关致京(左)与努奇在《弄臣》中
文
李澄
年,有着“世界第一弄臣”之称的意大利男中音利奥·努奇第二次在国家大剧院演唱威尔第歌剧《弄臣》。在第一幕的喧闹结束后那个过场,弄臣夜路偶遇刺客,刺客要弄臣记住他这个可以替人杀人的名字——斯巴拉夫契累,第一次搭档努奇的关致京没有像绝大多数版本中那样,用一个低沉的延长音拖着最后一个音“累”渐行渐远地走下舞台,而是故意把这个延长的“累”音切成了几段,用一口均匀、低沉、稳定的长气,唱出一段比一段弱但又极其清晰准确的声音,在乐队结束之后才渐渐消失在夜幕中……那声音阴险、冷酷、坚定,令弄臣印象深刻,那一口声断气不断的绝技也像刻刀一样刻在观众的心里。台上的努奇侧着身,用观众看不见的一只手,竖着大拇指目送他下场……那是男低音在这场戏中惟一可以“秀”的地方,关致京精心策划了这个“秀”段,由此一鸣惊人。
“歌剧意识”奠定基础
关致京的母亲是个女中音,自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硕士毕业后,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父系祖辈都热爱艺术,他记得爷爷家的地窖里满满的都是黑胶唱片。小时候,关致京最开心的时刻就是和父亲一起用卡带录音机转录电台里面的音乐节目,施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波尔卡,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第九交响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唱片资料原本就稀少,又特别贵,所以翻录卡带就成了关氏父子每天最热衷的事情。
关致京从小就喜欢唱歌,16岁那年,以声乐考上了一所艺术高中,那时的关致京是按照男中音学的。高三毕业,关致京考上了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学习男低音。他的老师是上世纪80年代中央歌剧院的台柱子——男中音李科平。与学校里大多数老师不同的是,李科平唱歌剧出身,多年的舞台历练,让他的教学重点也大不相同。关致京特别感激李科平老师5年里给他建立起来的“歌剧意识”,“李科平老师有着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他在教学的思考方向上有着很多与众不同之处。正是歌剧意识的建立给了我较大的帮助。我今天所获得的这些,很可能是因为起步的路子就是不一样的。”关致京说。
从路人乙到流浪国王帖木儿
年,大学即将毕业,身边的同学都在考空政、海政、总政、二炮、战友这样的部队文艺团体,没有什么生存压力的关致京则一心准备考研。但最终天不遂人愿,名落孙山。关致京慌了,“研究生没考上,工作我也没找……”此时的招聘单位就只剩下4月招聘的中央歌剧院了。那一年报考中央歌剧院的人很多,但中央歌剧院只想要稀缺的男低音。听完关致京演唱之后,时任中央歌剧院院长的刘锡津当即拍板:“我们现在决定要你了!”那年,中央歌剧院只招了关致京一个人,关致京回想起来,“还是觉得命挺好”。
刚进中央歌剧院,关致京像其他新人一样进入合唱团。当时,院里正在排演歌剧《杜十娘》,关致京演的第一个角色是嫖客乙,隐没在一众男声中,作为男低音为唱段“打底”,根本谈不上出彩,也没有机会出彩。年,关致京在哈尔滨拿到了文华奖第二名(第一名空缺),尽管有了国家最高奖的荣誉加身,但回到中央歌剧院,他还只是一名合唱团的歌手。
关致京在《图兰朵》中饰演帖木儿么红、莫华伦同台
关致京在中央歌剧院真正演出的第一部戏是《图兰朵》。年,中央歌剧院受邀去埃及开罗演出,临出发前一周,饰演帖木儿的B角突然生病,院领导问关致京:“你能不能在一周之内把这个戏练下来,背下来,上台排练?”关致京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对于我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连续三天,关致京从早到后半夜背谱学戏,第四天连排,第五天就出发赴埃及演出了。第一次演一个主要角色,尽管院领导给了他很大的肯定,但关致京坦言:“一切都是第一次,感觉不太好。但是,我终究是站到了独唱的舞台上了。”
因《国王》结缘国家大剧院
陈薪伊为关致京说戏(王小京/摄)
关致京第一次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歌剧是年的法国歌剧《国王》。那时,国家大剧院还没有自己的歌剧演员团队,与中央歌剧院合作排演歌剧《国王》,关致京在其中出演了一个小角色。年,国家大剧院制作的《艺术家的生涯》才算得上是关致京与大剧院第一个全面合作的戏。那年1月,大剧院开始选角色,春节一过就开始分配角色,指挥吕嘉和导演陈薪伊选择了关致京出演哲学家科林内,理由是虽然高音上有些人条件更好,但论综合能力,关致京更加均衡。《艺术家的生涯》首演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