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游戏规则维特根斯坦神秘之物

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0155402153973420&wfr=spider&for=pc

-每周荐书第期-

-维特根斯坦《游戏规则:维特根斯坦神秘之物沉默集》-

唐少杰译

天津人民出版社

年8月

ISBN6

《游戏规则/醒客悦读》于年出版,立即在哲学界引起轰动。维特根斯坦以为他已经解决了一切哲学问题,退隐山林去当小学教师。后于年重返剑桥,并于年接替穆尔成为哲学教授。他后期的主要著作为《哲学研究》。

维特根斯坦具有极为深厚的文化素养,对人类生存本质有着深刻的感知,他在理智上所具有的特殊天赋,使他在哲学上达到了其他哲学家难以企及的深度。本书选择的正是这位天才人物有关美学、心理学、音乐、艺术、宗教等的精彩论述,读来的确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本书由国内研究维特根斯坦的专家学者翻译和编选。它以维特根斯坦全集为蓝本,精选出了能够集中反映维特根斯坦天才思想的精彩文字。翻译的专业化和编选的大众化使得这个选本成为迄今为止国内普通读者了解维特根斯坦思想的最为放心的文本。

/试读/

莎士比亚表演了人的情感

可以说,莎士比亚表演了人的情感。所以,他必须是客观的,否则,他就不会大量地表演人的情感的舞蹈——像他所谈论的。然则,他是在舞蹈中,而不是自然主义地向我们表演这种舞蹈的。(我的看法来自保尔·恩格尔曼)从一般意义上来说,莎士比亚的明喻是拙劣的。所以,如果它们都是同样巧妙的——不知它们是否如此——它们必然会有一个自身的规律。例如,也许它们的声调使它们似乎有理和可信。也许,本质的方面在于莎士比亚的悠闲和权力,就像你在领受大自然的某一风景时那样,你若能确切地赞美他,那你就必然会领受他的作品。如果关于这一点我是对的话,那这就是说,莎士比亚全部作品的风格,即我所指的他所有作品总和的风格,就是这种本质方面和提供他的辩护所在。我对莎士比亚理解的不足可为当时我不具备轻易地读他的作品的能力所解释。这就如同一个人观望到光辉灿烂的景色一样。莎士比亚和梦。一种梦完全是错误的、荒谬的、混杂的,然而同时又完全是正确的,把这些直接结合在一起,才会形成一种印象。为什么呢?我不知道。如果莎士比亚是伟大的,就像他被说成是伟大的那样,那他的说法也就必然可能是:梦完全是错误的。许多事物却不像这样然而依据它自己的规律,它是十分正确的。可能也会这样说,如果莎士比亚是伟大的,那他的伟大只是被展现在他的整个戏剧身体之中。这些戏剧创造了它们自己的语言和世界。换言之,他完全是不现实的(如一个梦)。我之所以不能理解莎士比亚的作品是因为我想在所有这种不对称的东西中发现对称。他的作品给我的印象与其说是许多绘画不如说是大量的草图。所以,可以这样说,它们好像是由给自己应允一切的人匆忙完成的。我理解有人会如何赞美它并称它为“最高的”艺术,但我并不喜欢它。——所以,如果有人默默无语地站在这些作品面前,我可以理解他。但是,如果把对这些作品的赞美说得像是对贝多芬的赞美,那在我看来就是误解了莎士比亚。我不相信莎士比亚能同其他任何诗人并肩站立。也许与其说他是一位诗人而不如说他是一位语言的创造者吗?我只能惊讶讶地注视着莎士比亚,我对他毫无所作。我深深地疑虑绝大多数的莎士比亚的称赞者。我相信这种不幸至少在西方文化中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人们错误地安排他的地位,也就只能这样安排。好像不是莎士比亚很好地描写了人的许多典型,或许在这一方面尊重了生活的真实。对于生活他是不真实的。但是,他具有如此灵敏的手和如此独特的笔触,使他写出的每一个人物形象看来都很突出,并且值得观看。“贝多芬的伟大内心”——没有人会说“莎士比亚的伟大内心”。“这双灵敏的手创造了新的自然语言形式”在我看来几乎就是这一点。一位诗人实际上不能说他自己“像鸟一样歌唱”——但是,莎士比亚会这样说他自己。我认为莎士比亚没有能够考虑“许多诗人”。他不应把他当成一位预言家或者人类的一位导师。人们惊讶地注视着他,差不多就像注视种惊人的自然现象。他们并未有与位伟大人物相接触的这种感觉。宁可说是一种现象。我相信,如果一个人喜爱一位作家,那他一定也会喜爱作家所属于的文化。如果一个人觉得这是无所谓的或令人讨厌的,那他的赞叹就会变得冷淡。

·点击以下标题可跳至前期荐书·

每周荐书第1期贝克特《梦中佳人至庸女》

每周荐书第2期福柯《说真话的勇气》

每周荐书第3期纳博科夫《尼古拉·果戈里》

每周荐书第4期阿甘本《论友爱》

每周荐书第5期阿甘本《神圣人》

每周荐书第6期《费顿经典:时间的回归》

每周荐书第7期卡佛《需要时,就给我电话》

每周荐书第8期尤瑟纳尔《虔诚的回忆》

每周荐书第9期德勒兹《弗兰西斯·培根:感觉的逻辑》

每周荐书第10期彼得?盖伊《现代主义:从波德莱尔到贝克特之后》

每周荐书第11期德布雷《图像的生与死:西方观图史》

每周荐书第12期莫里斯?布朗肖《无尽的谈话》

每周荐书第13期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

每周荐书第14期伊哈布·哈桑《后现代转向》

每周荐书第15期于贝尔·达米施《云的理论》

每周荐书第16期哈罗德·布鲁姆《影响的剖析》

每周荐书第17期伊曼纽尔·列维纳斯《总体与无限:论外在性》

每周荐书第18期萨缪尔·贝克特《碎片集:杂谈及一个戏剧片段》

每周荐书第19期让·波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

每周荐书第20期尤瑟纳尔《北方档案》

每周荐书第21期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你说“喂”之前》

每周荐书第22期克洛德·西蒙《四次讲座》

每周荐书第23期居伊·德波《景观社会》

每周荐书第24期迈克尔·弗雷德《艺术与物性》

每周荐书第25期汉斯?贝尔廷《脸的历史》

每周荐书第26期尤瑟纳尔《何谓永恒》

每周荐书第27期罗伯特·休斯《绝对批评:关于艺术和艺术家的评论》

每周荐书第28期迪迪埃·埃里蓬《米歇尔?福柯传》

每周荐书第29期瓦尔特·本雅明《巴黎,19世纪的首都》

每周荐书第30期苏珊·桑塔格《论摄影》

每周荐书第31期伊塔洛·卡尔维诺《新千年文学备忘录》

每周荐书第32期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

每周荐书第33期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

每周荐书第34期吉奥乔·阿甘本《剩余的时间》

每周荐书第35期马克·罗斯科《艺术何为》

每周荐书第36期乔治·巴塔耶《内在体验》

每周荐书第37期伊丽莎白?扬-布鲁尔《爱这个世界:汉娜?阿伦特传》

每周荐书第38期保罗·H.弗莱《耶鲁大学公开课:文学理论》

每周荐书第39期罗兰·巴特《恋人絮语》

每周荐书第40期特里·伊格尔顿《如何读诗》

每周荐书第41期莫里斯·梅洛-庞蒂《世界的散文》

每周荐书第42期《导读布朗肖》

每周荐书第43期A.S.拜厄特《论历史与故事》

每周荐书第44期奥克塔维奥?帕斯《泥淖之子》

每周荐书第45期保罗·策兰《罂粟与记忆》

每周荐书第46期罗兰·巴特《神话修辞术》

每周荐书第47期安瑟姆·基弗《艺术在没落中升起》

每周荐书第48期卢契亚诺?贝里奥《记忆未来》

每周荐书第49期谢默斯·希尼《希尼三十年文选》

每周荐书第50期翁托南?阿铎《剧场及其复象》

每周荐书第51期辛波丝卡《给所有昨日的诗》

每周荐书第52期乔治·佩雷克《人生拼图版》

每周荐书第53期加塔利德勒兹《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二):千高原》

每周荐书第54期纳博科夫《纳博科夫短篇小说全集》

每周荐书第55期毛尖《夜短梦长》

每周荐书第56期科斯托拉尼·德若《夜神科尔内尔》

每周荐书第57期乔治·巴塔耶《眼睛的故事丨圣神·死人》

每周荐书第58期胡戈·弗里德里希《现代诗歌的结构》

每周荐书第59期W.H.奥登《染匠之手》

每周荐书第60期吉奥乔·阿甘本《万物的签名》

每周荐书第61期瓦雷里《德加,舞蹈,素描》

每周荐书第62期斯图尔特·肯德尔《巴塔耶》

每周荐书第63期廖内洛·文杜里《艺术批评史》

每周荐书第64期卡尔维诺《文学机器》

每周荐书第65期理查德·布劳提根《在美国钓鳟鱼》

每周荐书第66期E·M·齐奥朗《眼泪与圣徒》

每周荐书第67期恩斯特·R.库尔提乌斯《欧洲文学与拉丁中世纪》

每周荐书第68期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文学讲稿》

每周荐书第69期斯拉沃热·齐泽克《视差之见》

每周荐书第70期朱迪斯·巴特勒《性别麻烦》

每周荐书第71期库尔特·冯内古特《欢迎来到猴子馆》

每周荐书第72期罗伯特·弗罗斯特《罗伯特·弗罗斯特校园谈话录》

每周荐书第73期石守谦《风格与世变:中国绘画十论》

每周荐书第74期黄昱宁《八部半》

每周荐书第75期勒内·夏尔《愤怒与神秘》

每周荐书第76期朱利安·格拉克《阴郁的美男子》

每周荐书第77期詹姆斯·E.米勒《福柯的生死爱欲》

每周荐书第78期莫里斯·梅洛-庞蒂《可见的与不可见的》

每周荐书第79期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每周荐书第80期纳博科夫《独抒己见》每周荐书第81期汪民安宋晓萍《中国前卫艺术的兴起》每周荐书第82期伊塔洛·卡尔维诺《文字世界和非文字世界》每周荐书第83期坂口安吾《堕落论》每周荐书第84期约翰·契弗《沃普萧纪事》每周荐书第85期毛姆《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每周荐书第86期阿道司·赫胥黎《知觉之门》每周荐书第87期吉奥乔·阿甘本《普尔奇内拉或献给孩童的嬉游曲》每周荐书第88期毛尖《一寸灰》每周荐书第89期夏莹《青年马克思是怎样炼成的?》每周荐书第90期路易·阿尔都塞《来日方长》每周荐书第91期阿蒂尔·兰波《彩画集》每周荐书第92期让·鲍德里亚《物体系》每周荐书第93期詹姆斯·乔伊斯《乔伊斯书信集》每周荐书第94期以赛亚·伯林《浪漫主义的根源》每周荐书第95期恩斯特·克里斯奥托·库尔茨《艺术家的形象》每周荐书第96期赫尔曼·麦尔维尔《阳台故事集》每周荐书第97期米歇尔·莱里斯《成人之年》每周荐书第98期乔治·巴塔耶《艺术的诞生:拉斯科奇迹》每周荐书第99期莱昂内尔·特里林《文学体验导引》每周荐书第期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说吧,记忆》每周荐书第期文森特·里奇《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的美国文学批评》每周荐书第期罗兰·巴特《写作的零度》每周荐书第期布鲁诺·舒尔茨《鳄鱼街》每周荐书第期米歇尔·福柯编《双性人巴尔班》每周荐书第期约瑟夫·弗兰克《陀思妥耶夫斯基》每周荐书第期C.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每周荐书第期中原中也《山羊之歌》每周荐书第期彼得·汉德克《骂观众》每周荐书第期德里克·贾曼《现代自然》每周荐书第期伊塔洛·卡尔维诺《论童话》每周荐书第期罗兰·巴尔特《声音的种子》每周荐书第期吉尔·德勒兹《差异与重复》

每周荐书第期朱利安·格拉克《沙岸风云》

每周荐书期乔治·莱文《世俗主义之乐》

每周荐书期安东尼·伯吉斯《发条橙》

每周荐书期哈罗德·布鲁姆《神圣真理的毁灭》

每周荐书期赫伯特·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

每周荐书期英格玛·伯格曼《魔灯》

每周荐书期S.M.吉尔伯特苏珊·古芭《阁楼上的疯女人》

每周荐书期斯蒂芬·茨威格《变形的陶醉》

每周荐书期理查德·布劳提根《布劳提根诗选》

每周荐书期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

每周荐书期尤尔根·哈贝马斯《分裂的西方》

每周荐书期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每周荐书期彼得?布鲁克《空的空间》

每周荐书期白谦慎《晚清官员收藏活动研究》

每周荐书期保罗·F.伯利纳《爵士乐如何思考》

每周荐书期巫鸿《废墟的故事》

每周荐书期约翰·伯格《猪的土地》

每周荐书期坂口安吾《安吾人生谈》

每周荐书期伊萨克·巴别尔《骑兵军·敖德萨故事》

每周荐书期库尔特·冯内古特《》

每周荐书期约纳斯·卡尔松《密室》

每周荐书期托马斯·品钦《万有引力之虹》

每周荐书期陈滞冬《嵇康之死》

每周荐书期朴赞郁《朴赞郁的蒙太奇》

每周荐书期铃木大拙《铃木大拙说禅》

每周荐书期J.M.库切《幽暗之地》

每周荐书期康·帕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

每周荐书期格奥尔格·特拉克尔《特拉克尔全集》

每周荐书期唐·德里罗《白噪音》

每周荐书期萨基《萨基短篇小说选》

每周荐书期罗伯特·泽拉塔斯基《阿尔贝·加缪:一个生命的要素》

每周荐书期纳尔逊?古德曼《艺术的语言》

每周荐书期普里莫?莱维《缓刑时刻》

每周荐书期马里奥·莱夫雷罗《发光的小说》

每周荐书期托尼·朱特《未竟的往昔》

每周荐书期尼克拉斯·卢曼《风险社会学》

每周荐书期库尔特·冯内古特《冠军早餐》

每周荐书期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

每周荐书期贝奈戴托·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每周荐书期OCAT研究中心《世界3:海外中国艺术史研究》

每周荐书期托马斯·哈代《还乡》

每周荐书期翁贝托·埃科《埃科谈文学》

每周荐书期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

每周荐书期赫尔曼·黑塞《书籍的世界》

每周荐书期埃利亚斯·卡内蒂《群众与权力》

每周荐书期狩野博幸《江户时期的动植物图谱》

每周荐书期温弗里德·塞巴尔德《土星之环》

每周荐书期理查德·伯恩斯坦《根本恶》

每周荐书期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星辰时刻》

每周荐书期路易-费迪南·塞利纳《与Y教授谈心》

每周荐书期彼得·布鲁克《时间之线》

每周荐书期A.S.拜厄特《巴别塔》

每周荐书期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尼采思想传记》

每周荐书期韩炳哲《倦怠社会》

每周荐书期埃兹拉·庞德《阅读ABC》

每周荐书期谢默斯·希尼《踏脚石》

每周荐书期欧文·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

点击可查看:

年,上河都做了哪些好书

年度总结

年,上河都做了哪些好书

年度总结

年,上河都做了哪些好书

年度总结

编辑

LY

投稿信箱:shzycult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osx.com/jaqc/90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