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怎么走 http://www.csjkc.com/m/00:32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24日讯“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屈原发出“天问”;多年后,武汉学子已能自信回答:“前往皓月星辰,初心不忘。”4月24日,第九个“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在汉举办。开幕式上,多幕场景让人动容,多个湖北、武汉元素亮相全球。
李德仁院士成为“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
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年度“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精彩亮相,其中就有武汉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
李德仁院士发言。记者何晓刚摄
李德仁院士领导研制具有中国版权的地理信息系统“吉奥之星”,打破了国外GIS软件“一统天下”的局面;他主持研制的中国首套“移动道路测量系统”已向全世界推广;他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对地观测脑”和“通信、导航、遥感卫星一体化”,并启动“珞珈”系列科学试验卫星工程。
当下,他又瞄准“通导遥”一体化“东方慧眼”星座,未来要做到让普通人拿着手机“刷”卫星。
国家航天局向武汉大学授旗
开幕式上,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代表国家航天局向武汉大学授“中国航天日”旗帜,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接受旗帜。
授旗仪式。记者史伟 摄
现场,来自武汉大学的18位学子唱响《有我》:“去何方,去最高的想象。前往皓月星辰,初心不忘……”
背景视频中,武汉大学研发的珞珈一号01星、启明星一号、珞珈三号01星纷纷“飞天”。
“我认识的一位学长就在‘启明星一号’团队。我期待有一天,我也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系大二学子李东昊作为旗手参与授旗仪式。他口中的“启明星一号”是我国首颗以学生为主体研发的在轨可编程微纳遥感卫星。以学生为主体研发如此复杂的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都非常少见。
开幕式上的学生展演。记者史伟 摄
“高中时,我在线看过一节武汉大学宁津生院士的慕课,‘海洋测绘’‘冰川测绘’深深吸引了我。”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绘工程专业的郭敏义告诉记者,当时他就向往能去武汉大学学习,而最终如愿坐进这所大学课堂,上了低调又“豪华”的《测绘学概论》。尽管倡导设立这门课的宁津生院士已去世,但李德仁、刘经南、张祖勋、龚健雅、李建成院士等测绘学领域内的“传奇”仍在坚持为本科生授课。
郭敏义介绍,由于武汉大学空天创新技术引领、“家底”雄厚,学子“问天”“探星”成为日常。“在校内,作为本科生,我已参与过南极中心的测绘遥感科研项目,在校企合作的实习中,我看到激光雷达如何与卫星定位跨界,我还上手处理卫星数据,将其‘解译’成时空信息,数据产品最后被提供给车联网等企业,我完整地看到了卫星如何‘下地’。”
(长江日报记者李佳陈洁通讯员杨德义实习生柯江)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