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老上海的建筑原来都是他设计的

从来没有一个建筑师,能与一座城市的一个时代如此交融。也许人们一度暂忘,却依旧使用着他的作品。终究,只要提及那个时代,只要提及上海的城市风貌,人们就会怀想。那就是——拉斯洛·邬达克。

(文:姜浩峰)

从小到大,看着那些上海老建筑在那里伫立着。如果将眼光放长到亿万年的光景,这些建筑组成的城市,恰又是一段舞蹈的一个瞬间的身姿。

这就是上海。很难想象假设没有外滩的古典建筑群,假设没有国际饭店,假设没有那些新式里弄和石库门房子,那这座城市的魂灵将皈依何处?这座城市还能叫做上海吗?

然而那些个建筑中,竟有如此多是由同一位建筑设计师设计的。虽不能称为由他一手缔造了大上海的著名建筑,可他缔造的著名建筑的体量,堪称No.1!而更可堪喟叹的是,这位建造了上海之梦的建筑师,后来竟然要仔细确定、追寻自己的祖国,它到底在哪里?

长宁区息焉堂,中国的少有的拜占庭式教堂

在东方巴黎的邬达克

上海历史博物馆研究员薛理勇先生说,邬达克出生于奥匈帝国,当25岁的他身无分文流落到上海的时候,他一定不会想到,他的个人命运会与这座城市的梦想能产生奇妙的契合。在这个“第二故乡”,他的才思喷涌而出,从年到年,29年间,由他设计建成的项目不下50个,单体建筑超过幢,其中50多幢已先后被列为上海优秀历史建筑。

布达佩斯,奥匈帝国曾经的首都

米兰理工大学建筑系教授亚历山德罗·德·马吉斯特里斯如此评价邬达克:邬达克被重新发现,得以重构20世纪最初几十年的世界建筑史。这位匈牙利设计师“一战”期间来到中国,在“一战”末到日本入侵前这段时间,成为当地最成功的设计师之一,也是上海转型最敏感的阐释者之一。

年,与邬达克同时期的建筑大师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

亚力历山德罗口中的匈牙利人,出生地却在斯洛伐克。当年两地都在奥匈帝国治下,如今也都自称邬达克的家乡。然而,一度他们谁也不想收留这位漂流海外的游子。

邬达克一生90%的作品留给了上海。

在上海人心中,他就是一名地道的“上海”建筑师。

如同种子落到了合适的土壤里

流连沪上,但凡是20世纪上半叶的经典建筑,几乎都与邬达克有关。这简直是一个奇迹。从来没有一个建筑师,能与一座城市的一个时代如此交融。

邬达克在布达佩斯的母校:布达佩斯皇家技术大学

摄影:冬尔强

沐恩堂、大光明电影院、国际饭店……在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广场,如今竟然能数出好几座出于邬达克之手的建筑,堪称奇迹。邬达克来到了东方巴黎,梦幻魔都,如同种子落到了梦幻的土壤。

上海人民广场

沐恩堂本身为砖木结构的哥特式教堂,有宽大的门厅,中部是教堂的主体部分,总共能容纳0人,大堂的长方形柱子和楼座的栏杆以及讲经台都用假石饰面,室内露出水泥幔尖拱顶。年,一位美国教徒曾捐资在教堂的钟楼顶部安装了一座5米高的霓虹灯十字架,从而使该教堂成为当时上海乃至远东地区最著名的教堂。

徐家汇沐恩堂

年年底邬达克自己开业,在年代达到他的建筑师生涯的鼎盛时期。具有强烈时代感的大光明大戏院于年6月落成,标志着邬达克设计风格完成了彻底的转变,他的新潮设计立刻受到建筑界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osx.com/jans/100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