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我国胃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胃癌患者占全球的40%。不仅如此,根据调查显示,我国35岁以下年轻人的胃癌发病率更高,比国外高出了三倍还多。
胃癌起源于胃壁最表层的黏膜上皮细胞,根治性手术是目前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手术后其5年的生存率仅为40%左右,而腹腔内转移是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和致死原因。
由于胃癌患者早期无特异性的症状,70%的胃癌患者在被诊断时已经发展到进展期(Ⅲ、Ⅳ期),因此预后较差。
胃癌目前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和血液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存在的缺点就是灵敏度不高,缺乏有效的生物学检测指标,并且目前评价治疗效果主要依靠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Free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等,无法实时动态监测疗效。
而疗效评判的不准确性不仅可能导致患者过多地接受无效治疗,还要承受相应的毒副反应,非常不利于胃癌患者的治疗。
而CTC具有无创性、灵敏性、简单性的优点,在肿瘤诊断、治疗、预后及个性化治疗中具有极大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CTC的数量与胃癌的分期具有相关性,通过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CTC时发现,CTC在进展期胃癌(Ⅲ-~Ⅳ期)患者中检出率明显比高于(Ⅰ~Ⅱ)。
化疗是胃癌治疗的常规手段之一,目前对化疗方案或者化疗药物的评价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然而原发灶肿瘤细胞和转移灶的肿瘤细胞存在特异性。有些化疗方案或药物对原发灶有效,对转移灶可能无效,此时应用常规检查手段难以做出准确判断。而CTC与胃癌的转移密切相关,CTC检测可以间接反映转移灶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反应,化疗前后的检测可以从细胞水平对化疗方案或药物疗效进行评价。
在化疗疗效评估上,CTC检测不仅比影像学检查更早提示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实时评估化疗疗效。专家MatsusakaS,ChinK,OguraM等人发现进展期胃癌患者接受替吉奥方案单次化疗两周及四周后外周血中的CTC数量明显降低,其中以化疗两周后降低最明显。而专家LeeSJ,LeeJ,KimST等人还发现在转移性胃癌的患者中CTC阳性的病人化疗疗效以及反应性均不如CTC阴性的患者。因此,定期检测CTC数目可指导临床上化疗药物的使用,CTC的减少是治疗有效的早期指标。
CTC对预后及复发风险的判断以及个体化治疗的指导也有非常大的意义,因为篇幅的原因将在明天向大家介绍。
文章来源于:CTC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卢荣等ExperimentalandLaboratoryMedicine,Apr.,Vol.35,No.2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