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严峻癌友看病真难自救攻略

由于病毒肆虐,各个省市都出台了不少交通管制措施,医院都抽调了精锐部队驰援湖北地区——众志成城、积极抗疫。不过,这也给不少肿瘤病友带来了现实的难题:看病变难了。道路封锁,出不了门;防疫需要,门诊“缩水”;医护短缺,择期手术、放化疗推迟……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什么可行的办法可以“自救”呢?如何尽可能减少疫情带来的“看病难”给治疗带来的负面影响呢?青锋医生给大家出三招实用的。

(一)“换汤不换药”:换用等效的口服药

不少静脉注射的化疗药,其实都有核心成分类似甚至一模一样的口服药。比如静脉注射的5-Fu,可以暂时用口服的希罗达、替吉奥代替,而这些口服药,疫情期间各地都已经出台相关政策,原本只能配一个月的,现在可以配两三个月。

不仅是静脉注射的药物,可以换成了口服药;医院才能实施的治疗手段,有时候也可以换成口服药物治疗。比如,70%以上的乳腺癌患者属于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保乳术后或者淋巴结转移较多的改良根治术后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按照治疗规范,均需接受放疗。当下疫情肆虐,医院的放疗科都处于休整状态;因此而延后的、需要接受辅助放疗的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以先把口服的内分泌治疗用起来——绝经期患者可以考虑他莫昔芬、托瑞米芬,绝经后的患者可以考虑来曲唑、阿那曲唑、依西美坦等。有了内分泌治疗的保障,辅助放疗稍微推迟一段时间,事实上对疗效的影响应该是可控的。再举一个例子,不少可以手术的患者,一般而言都火急火燎地想要尽快手术。但是,其实如果有合适的口服化疗药、口服靶向药,先把肿瘤缩小下来,再去开刀,有时候反而更好。年公布数据的一项名为“NeoCombi研究”,35名BRAF突变的中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先接受达拉菲尼+曲美替尼新辅助靶向治疗,然后安排手术。结果发现:86%的患者对双靶向新辅助治疗有效,其中46%的患者肿瘤完全消失;新辅助治疗让原本近一半无法根治性切除的患者,获得了根治性切除的机会。

此外,不仅同成分的药物可以换成口服药;有时候,截然不同的药物,口服药A和静脉化疗药B,疗效其实相差也不多。最著名的案例,就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医院首选的都是静脉药物多西它赛,或者与之同一家族的其他紫杉醇类静脉用药;但是,其实早就已经有证据显示,口服的化疗药替吉奥,疗效和静脉注射的多西他赛,不相上下。一项纳入了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一组接受静脉的多西他赛治疗,一组接受口服的替吉奥治疗,中位随访30.75个月,结果显示:两组的中位总生存时间毫无差异,替吉奥组是12.75个月,静脉多西他赛组是12.52个月。

综上所述,青锋医生提供的第一个靠谱的“自救”攻略,就是:寻找可以替代或者延缓病情的口服药。

(2)在线相隔千里,情牵一线

疫情发生以后,医院,医院,都纷纷开通了免费的在线咨询服务;一些医药类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也纷纷推出在线义诊、在线咨询以及在线公开课等服务。在这里,青锋医生推荐广大病友积极关医院的官方平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osx.com/jayh/86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