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食物治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25/5788521.html
年5月22日是一个让人悲痛的日子,因为双星陨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逝世,这一天全国人都深情缅怀两位杰出的科学家。
对我们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计算机班同学而言,还多一重悲伤,因为同班的朱欣焰同学也是在同一天离去,年仅58岁,我们做梦都没想到,这么年轻就离开了我们。
朱欣焰是我最好的同学,也是我们班最杰出的同学,他毕业后一直在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是我国著名的地理信息专家,教学科研硕果累累(详见文末朱欣焰教授生平),尤其是曾获得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达到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他为人特别友善,求学特别刻苦,做事特别认真,科研特别严谨,育人特别用心,是我们班的楷模。
朱欣焰同学的离世我们都难以接受,非常难过,不敢相信他真的走了,这几天我脑海里一直浮现他的身影,周三(26日)学校召开追悼会,为此我觉得有必要写一篇关于他的纪念文章。
我们是年进入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朱欣焰是从江西婺源县(著名茶乡)的农村考进来,记得当年入校成绩是我们班分数最高的几个同学之一,他比较腼腆内敛,见人笑笑,低调客气那种,一见面就会让人有安全感,他的年龄相对大些,因此我们习惯叫他“老朱”,他也像老大哥一样对待我们。
很快就显露出他的学习优势,一直就是全班学霸,每次考试都是数一数二的,记得平均成绩在90分左右,综合排名每次都第一的,我们望尘莫及,毫无争议,以致毕业毫无悬念报送研究生。
自然他是课代表常客,因为成绩好,待人好,有时作业不会做就总是拿他的来参考,谁找他都是有求必应的。
他还是任劳任怨的班干部,记得做过生活委员、学习委员,我是班里的团支书,也做过班长,因此时常搭档,他是最配合、最好说话的老好人,事事以身作则,为人榜样,因此印象中每年都是三好学生、三好标兵吧,还是我们班最早入党的,典型的品学兼优的学生,是老师、同学心目中的好学生。
他还积极参加运动会为班争光,报的是最艰苦的竞走项目,五千米或者一万米,最乏味、最费时、最辛苦的项目,每次都是咬牙顶下来的,最好成绩是全校第二名,我们班每次田径运动会都是全系、全年级乃至全校第一,我是一千五、五千米长跑项目(毕业那年还拿过这两项全校第一),都是班里的主力。
前排C位的是朱欣焰,作者在他右边
毕业后他是我们班唯一继续读研究生的同学(当年研究生是很难考的,招生人数也很少),因此一直在学校没有离开过,毕业后就留在原武测计算机系(后改院),自年到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就没再变动过,年被评为教授,后来师从李德仁院士,并获得博士学位,成为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
新婚燕尔跟妻子在家乡合影
在全国最好的平台,又有最好的导师,教学科研之路可谓一帆风顺,渐渐地出了成果,也有了名气,我虽对他的学术和科研了解不深,但知道早期参与国产GIS基础软件吉奥之星的研制与工程应用,是主要研发者,后来在城市网格化管理、电力应用、智能交通、室内定位等领域都颇有建树,李德仁院士经常讲PPT的时候视频演示的武汉智能交通大脑就是朱欣焰领头研发的,还获得过李克强总理的赞誉。
我很替他高兴,因各种原因,我去武汉的机会是最多的,每年都去好几次,因此跟他是见面最多的,到了打个招呼,有空就见个面,吃个饭(多数他请,都不喝酒),没空也不要紧,我们之间非常随意,一直保持非常简单的同学关系,时常借他的车来用,开始是日产阳光,很普通的,开了有很多年,近年才换成奥迪A5,生活简朴无华。
每次同学聚会他都是主要的组织者之一,如果回学校聚会,自然是出力最多的那个,包括年我倡议组织的原武测83级聚会,也是帮了大忙,他总是这样,乐于助人,不求回报,无论成就大小,过去还是现在,他都毫无架子。
毕业后于年班级聚会,前排左一是朱欣焰
前排右一为朱欣焰
入校30周年在操场合影(右一为朱欣焰)
我曾经聘他为我们公司顾问,那段时间每年都会来公司给同事们讲课,他也曾找过我帮忙——都是举手之劳的那种,最近的一次就是去年底他找我担任南京北斗创新应用科技研究院的企业顾问,活都没干呢,就发来了感谢信,很遗憾错过给他帮忙的机会。
最后一次见面是在去年的10月11日中午,跟我们的班主任谢宝康老师、遥感院毕为民书记以及杜瑞颖同学(网络安全学院博导、教授)一起小聚。本来今年5月13日我还去武汉了,也约了他见面,跟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没有当即回复,第二天我再催问才回的,他婉拒了,我也没在意,但后来听实验室的杨旭书记说他近期身体很不好,我就开始担心起来,只是万万没想到会那么糟,否则怎么都会见他一面,成为终身遗憾。
去年6月跟班主任(中)和武汉同学见面,朱欣焰(左一)到场
老朱,你的一生可谓圆满,就是对自己太认真了,以致积劳成疾,对自己又不够爱惜,总是想着工作、想着学生、想着别人,没照顾好自己,早早离我们而去,我们真舍不得啊!
天堂没有痛苦,愿你一路走好,我们下辈子还做同学。
朱欣焰老师生平
朱欣焰教授,年11月23日出生,江西婺源人,年获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学士学位,年获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留校后从事计算机及地理信息系统方面教学与科研工作并攻读博士学位,年晋升为教授、博导。
朱欣焰教授是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方向学术带头人,曾担任实验室党委委员、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室党支部书记、研究室主任,长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与服务的研究与应用开发工作,并担任“空天信息安全与可信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武汉大学—芝加哥大学社会地理计算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警用地理信息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电网公司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第一届专家委员。
朱欣焰教授秉承武汉大学测绘学科优良学风,严谨求实,团结奋进,在分布式空间数据、地理空间信息服务、位置传感网、和全息位置地图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计划、计划、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等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三十余项。他是我国第一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软件——吉奥之星(GeoStar)的创始人和开发者之一,参与完成的“复杂大电网时空信息服务平台关键技术与应用”,开创性地建立了复杂大电网双空间一体化时空信息模型,提出了复杂大电网时空拓扑秒级实时重构方法,形成了基于北斗系统的电网资源信息可信高效更新技术体系,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杂大电网时空信息服务平台。成果已应用于国家电网总部、27个省级电力公司及地市单位,并在“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推广。
朱欣焰教授杰出的研究成果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地理信息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和快速发展,相关成果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出版专著4部,登记软件著作权9项,授权发明专利1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朱欣焰教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立德树人,爱生如子,为人才培养倾注了毕生心血。讲授《GIS软件工程》(GIS工程设计与实现)、《地理信息理论与技术》等研究生课程,培养了一百多名优秀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曾荣获武汉大学第一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师德标兵”等称号。他为人师表,诲人不倦,谦虚正直,严谨求实,競競业业,攻坚克难,用自己奋斗的一生,践行了一名人民教师和科技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
朱欣焰教授的逝世是武汉大学和学界的重大损失。他视学术为生命,视责任为天职,一生好人,天地可鉴。他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和成就将永远闪耀在世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