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游戏驿站前世今生到ldquo逼空

游戏零售商GameStop(中文译名“游戏驿站”)因散户们对抗华尔街金融巨头的事件强势出圈,一时间几乎所有媒体都在   

好莱坞也迫不及待地推出一个个电影改编计划,试图讲述散户们是如何联合起来,秉持着“YOLO”(“YouOnlyLiveOnce”的缩写)的口号,上演一场“散户打爆空头”的热血好戏;或者描述气紧败坏的对冲基金们是如何撕下自由贸易的伪装,一边指责散户破坏规矩,一边做着“拔网线”勾当的故事……

  

毕竟,在备受疫情压抑和娱乐至死的年代,还有什么比“打土豪分田地”更让人热血沸腾的好戏呢。

  

至于这个事件中的主要载体,GameStop却在很多报道中被一笔带过,仿佛它只是被上帝投骰子砸中的“幸运儿”。其实全美最大院线之一的AMC乃至带给无数人回忆的诺基亚都是这次机构做空的对象,为何偏偏GameStop能够成为话题的中心和逼空的主战场?作为游戏爱好者,我们不妨回到原点,聊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

两个“十年”

美国股市上有这么几只股票,他们的命名起源都与物理和计算机产业的先驱们有着密切的关系:乔布斯从图灵咬下的那一口苹果上找到了灵感,创造了市值超过两万亿美元的全球最大的商业帝国;马丁·艾伯哈德与马克·塔彭宁共同创立“特斯拉”,也是为了纪念那位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雷电法王”,在马斯克入主之后更是逐步成为了改变当今世界的一股重要力量。

  

与之相比,GameStop是这些公司当中混得最惨的一个,但他们也曾经风光无限,堪称全球规模最大的连锁电子游戏零售集团,带给许多欧美玩家美好的回忆。当然了,大部分中国玩家可能对此并没有切实的感受。

  

GameStop的前身“巴贝奇”(Babbages),这个名字取自英国发明家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Babbage),他被誉为“计算机事业先驱”,在19世纪二十年代曾突发奇想——用机械来计算数学表,后来还独力设计和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台“差分机”,迈出使用机械代替人脑进行数学运算的第一步。

GameStop的前身曾以英国科学家查尔斯·巴贝奇的名字命名

  

这个事迹启发了詹姆斯·麦柯里和加里·库辛,这两位哈佛商学院的同学,他们原本很有可能成为华尔街精英中的一份子,但却选择了走实业路线。年,他们说服了IT史上传奇人物——罗斯·佩罗,在后者的资助下,在达拉斯NorthparkCenter开设了第一家软件零售门店。店名简单直接,就以“巴贝奇”命名。

  

当时的北美,正处于“雅达利大崩溃”的发展阶段,游戏市场危与机并存,巴贝奇商店除了出售主流的雅达利游戏之外,PC软件的销售也占据不小的业务量,公司得以稳步发展。这样的情况维持了两三年,直到任天堂NES登陆北美,玩家心中被雅达利撕裂的伤口逐渐愈合并重新生出活力,零售商们也及时调整了经营方向,驶向了新的“蓝海”。

  

在连锁零售产业发达的欧美市场,不少人因此收获了第一桶金,并且从发轫的州份出发,向更多的地区开设连锁店。巴贝奇商店也是受益者之一,他们仅用一年时间就成功上市。到了年,游戏零售业务已经占据了巴贝奇2/3的收入,这也让他们有了更加活跃的心思,想要继续高速扩张,只可惜事与愿违。

  

年,刚刚走完第一个十年的巴贝奇商店,开始步入了一段黑暗的时光。在经历了合并、更名NeoStar、经济危机、破产重组等一系列事件后,这家“十年老店”有超过家门店被迫关门。直到公司的执行主席兼老牌图书零售商“巴诺书店”的大老板瑞吉奥,抢在另一家电脑和家用机游戏零售商EBGAMES之前,成功将NeoStar收归巴诺书店旗下,巴贝奇商店才得以苟延残喘,并重新以“Babbage’sEtc”的名义重新在游戏零售行业起步。重获新生的他们还创建了一个子品牌——“GameStop”从此正式登场。

  

在瑞吉奥的资金帮助下,GameStop收购了植根于明尼苏达的电子游戏零售商Funco,让其成为GameStop的新门店,还开办了在线游戏销售网站GameStop.   

得益于资本的帮助,GameStop成功于2年在纽交所IPO,股票代码GME,上市后股价一度上涨12%,甚至有盖过母公司的态势。但在他们走过第二个十年的时候,人们却发现GameStop不仅没有获得预期中的成功,两年间都是在近似的股价中徘徊,这或许让主营图书业务的巴诺书店感到力有不逮,生出了“割肉”的念头。

  

此后,瑞吉奥再度成为GameStop最大的单一投资者,GameStop也以1.亿美元从母公司手中回购了部分股份,巴诺书店将剩下的股份以免税股息的形式分配给其他股东,彻底退出了GameStop的管理。

  

从年到年,GameStop经历几度沉浮,可谁又能想到,在接下来的十年间,他们又会站上电子游戏零售业的顶峰,为无数玩家带来成长的记忆呢。

Babbage’s与GameStop巅峰时代

可能有不少人在第一次见到“GameStop“和“GameSpot”这两个名字时感到混淆,将作为游戏零售商的前者当成了游戏媒体。事实上,GameStop也确实拥有自己的游戏媒体。借着重新出发的契机,他们收购了于年创刊的美国老牌电子游戏杂志《GameInformer》,这可以说是Gamestop最重要的流量入口之一。

  

Gamestop的商业模式中,《GameInformer》不仅仅是纯粹的信息分享媒介,也是很好的营销广告分类杂志。得益于GameStop和游戏厂商紧密的渠道联系,让杂志更加容易获得产品的内幕消息和产品,也让他们的评测成为业界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

  

玩家不仅可以从《GameInformer》杂志中获得新鲜、权威且有趣的游戏资讯,更重要是能够剪下杂志附赠的优惠券,随后到GameStop店铺中以优惠价格买下被重点介绍的游戏以及周边产品;或是出售旧主机以及游戏,换取购物券和小量现金再度消费。

杂志业务是GameStop营销闭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GameStop则将收购的旧游戏和主机重新包装后再出售,低入高出,赚取比新游戏更为庞大的利润。GameStop高层将二手产品买卖乃至商品循环过程称之为“生命周期”(CircleofLife)。这个周期其实是一个闭环,通过媒介和让利来引流并吸附顾客,依靠客流量提升与商家的议价能力,进一步扩张版图并吸引更多的顾客。顾客只要消费一次,便会被连续的优惠持续吸引,这种方式与如今的互联网流量入口之争如出一辙。

  

逐渐地,GameStop越来越被大众所熟知、认可并且粘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伴随着GameStop的快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美国玩家,正是如今二十岁出头到三十来岁的年轻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跟GameStop打过交道,或是排队抢购过游戏机,或是倒卖过二手游戏和周边,或是在这里找到志同道合的店员和玩家,一起分享游戏乐趣,创造美好回忆……

  

曾经与GameStop有过一段纠葛的美国另一家大型连锁游戏零售商EBGames,也在5年被前者以1.亿美元强势收购。到了7年,GameStop股价到达到了.39美元的历史顶峰。是的,那个时候顶天了也就是这个数额。此后在年的金融危机中GameStop也受到了巨大影响,股价一度下跌超过70%,但良好的销售业绩还是支撑着他们继续开疆辟土,除了自己开设直营店,GameStop更喜欢使用资本直接盘下其他地区的连锁商店,以此达到快速扩张的目的。

EBGames曾经也是北美最具代表性的游戏店之一,5年被GameStop收购

 

他们先是在7年从收缩战线的影音租赁巨头百视达手上,拿下了在活跃于美国东南部各州的RhinoVideoGames;又在月收购了荷兰零售商FreeRecordShop在挪威的9家门店;当年10月,他们又以7亿美元收购了法国零售商Micromania,利用后者在遍布法国境内的家零售店强势登陆法国市场;年,GameStop在全球已拥有超过多家零售商店,成为“全球最大连锁游戏零售商”,在欧美玩家群体间的影响力达到了新的高峰。

  

也是在这一年,在美洲开发银行担任信息技术顾问的JaimeRogozinski,有感于电视上一本正经的财经分析师说话云山雾罩,干脆自己在社交新闻媒体Reddit上,建立了一个名为“WallStreetBets”的群组。此后数年间,数以百万计的用户加入了这个群组,当中有不少投机者,自然也会有不少玩家。年7月之前,这或许就是WSB和GameStop之间最大的联系了。

  

年,GameStop的股价接近恢复7年公司全盛时期的美元。但繁荣盛世的背后,许多事情已经不再相同。

急转直下

值得注意的是,GameStop“全球最大连锁游戏零售商”这个称号,只是针对这种专注于电子游戏及其周边产品零售的商家而言,但游戏并不是他们的特供品。在欧美地区还存在着体量更为庞大的超级市场巨头——沃尔玛、开市客(Costco)、塔吉特(Target)等等,这些超市卖场无一例外都有电子游戏相关的销售业务,更不要说同样挂着“全球最大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零售集团”名号的百思买。

  

GameStop在零售领域的这些竞争对手,有着更大的体量、更好的物流渠道、更强的议价优势,在“黑五”之类的美国传统销售旺季给出的优惠幅度也更大。与此同时,许多体量较小、但植根于某些区域的游戏零售商也有不少支持者。也就是说,GameStop在核心领域的优势并不像他的名声以及股价那样,对市场有着绝对的主导权。

  

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游戏主机制造商也在着力与互联网接轨,传统零售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游戏零售市场也未能幸免。

  

著名市场调研公司NPD曾在年的一份报告中提到,主机游戏领域正在发生2个重大的改变:首先是第七代主机向第八代主机的过度,其次是主机游戏玩家开始转向数字软件下载模式,数字游戏越来越受欢迎。

  

如果说过去美国玩家在亚马逊等电商网站上网购实体游戏,往往要等待几天的“快”递运输期,还得承担寄丢风险,像GameStop这样的游戏零售门店还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到了第八世代,网络乃至主机硬件规格的变化,使得游戏零售业者的主要竞争对手不再是网络电商,而是成本和价格都更低,下载速度更快的数字游戏,这种新的载体彻底改变了玩家获取游戏的方式。

冷冷清清的门店

  

同时,由于数字游戏的成熟,游戏厂商更倾向于使用DLC和更新来延续游戏的生命周期并将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将精力放在IP的新作迭代上,这使得市场上值得买来收藏的大作实体版变得相对较少;数字游戏相对低廉的价格直接对GameStop这样的游戏零售商的“生命周期”模式造成严重影响;随着数字版游戏逐步开始支持交易和赠送,更是对二手实体游戏以及游戏礼品业务造成严重的冲击。

  

另一方面,Reddit和Fandom等社区的兴起,玩家可以轻易找到大量的同好,更何况随着门店的爆发性增长,GameStop也无法要求每一位店员都是资深乃至狂热的玩家,可以让来购物的玩家得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受。这一系列因素使得GameStop更像是一家普通的连锁游戏卖场,玩家对于GameStop的依赖逐渐降低也是在情理之中,这种损失并不是光靠情怀就能弥补。

  

其实GameStop也并非对变化无动于衷,他们在年开始举办GameStopEXPO,试图再度成为厂商与玩家之间的桥梁;他们还整合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商店,为Steam、Origin、Uplay等数字分发平台分销PC游戏,保持对玩家的粘性;年他们还连续买进专卖电子产品的在线市场“BuyMyTronics”和“SimplyMac”,还买入了手机零售店SpringMobile,算是深度布局手机市场,并且在看到了游戏周边和收藏品业务大有可为的情况下,加大了这些业务在门店经营中的比重。

  

此外,GameStop也加大了二手游戏业务的投入,打造一些情怀满满的主题店,这也在潜移默化中赢得了许多玩家的心。然而,市场终究是现实的,这些举措在互联网大潮中显得如此的软弱无力,GameStop的股价从6年第四季度开始,连续六个季度出现下滑,只要打开搜索引擎找寻GameStop的新闻,不难发现这家曾经的“全球最大连锁游戏零售商”的名字,总与“亏损”和“关闭”紧紧联系在一起。

  

7-9财年,GameStop的营收、净利润和总资产呈现断崖式下滑,不得不将SpringMobile以7亿美元出售给ATT,以此来瘦身和纾解财困。

GameStop总资产在今年急剧下滑,资料来源:财富网

糟糕的业绩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进入9年之后,GameStop的股价已经重新沦为“蚊型股”,最低时每股价格仅有3.21美元,不到巅峰时期的十分之一;而关停门店、收缩战线也是许多零售巨头在亏损下的常规操作,曾经拥有超过家门店的百视达如今也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仅剩一家门店。GameStop虽然表示旗下95%的店铺都取得盈利,但在9财年还是要关闭接近家门店。即便不考虑疫情影响,他们也计划在年关掉家门店,GameStop寻求被收购的消息也不时见诸报端。

  

而这一切,都为他们这场轰轰烈烈的“逼空大战”埋下了一系列的伏笔,最终在多重因素爆发之下,成就了一场年金融圈的“魔幻大戏”。

  

让子弹飞

数年的积弱,加上零售行业看上去已然日薄西山,使得GameStop的股价连续跳水,在9年中期已经损失了70%的估值,在各类做空榜单上名列前茅。

  

但俗话说,“有危便有机”,GameStop在绝境之际还得到了投资人基于游戏市场未来发展前景而对其进行的注资。先是在9年,得到了电影《大空头》的原型、对冲基金大神迈克尔·布里(MichaelBurry)大手买入GameStop股票,他的理由十分贴近游戏圈的“地气”,那就是索尼和微软在即将推出的第九世代游戏机极有可能会保留光驱,也就是说两家大厂并没有放弃光碟载体,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能够极大节省硬盘空间的光碟依旧有存在和流通的必要,这将极大延长实体游戏零售商的寿命,尤其是GameStop这类有着成熟“生命周期”模式的厂商。

“黑五”前夕在GameStop门外排队的人群,或许证明实体店的希望还在

  

与布里有着同样理念的人还有瑞安·科恩——市值超过30亿美元的全美最大线上宠物用品商店之一——“Chewy”的创办者,他以平均每股8美元的价格入手了万股,约占GameStop股份的10%,成为GameStop的重要股东之一。这一切原本都是在暗中进行,直到年8月,这个交易因为金额巨大而被曝光,科恩更是在年1月成为GameStop的董事局成员,以其丰富的电商经验,帮助GameStop逐步转型。

  

与此同时,就像过去每一次社会经济遭遇强大冲击时一样,疫情期间,许多人主动或被动选择在家,进行相对低廉的娱乐消费,游戏行业此时往往得到逆风发展。在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即便是备受冲击的GameStop,也在网上商店和实体店面录得较好的销量增长。

科恩与GameStop联手

  

资本的进场加上疫情对传统零售行业的危与机,使得嗜血的华尔街精英们看到了机遇,对GameStop的反复做空的行动从年就已经开始,但奈何公司这时的股价和体量都在萎缩,机构们也没法赚到太多利润,只能暂时僵持在那里。看到这里,我们已经能够看出这场竞争的背后的本质,不过是资本之间的博弈。

  

但是在年七八月,当科恩对外公布入股GameStop时,带动了一些投资者跟风入手,这时“WallStreetBets”里一位名为“DeepFXXXingValue”的散户通过研究发现,机构做空比率高达10%(也有人解释这是多头做空所叠加起来的假象,实际情况并没有那么严重),意味着一旦股价没有下跌,试图做空GameStop股票的对冲基金势必要花大价钱来赎回股票以完成交割,进而造成股价上涨。于是他开始不断投放金钱,并且在“WallStreetBets”上招揽同好,号召大家一起“重建GameStop”这个游戏玩家们共同的童年梦乐园。

  

随着科恩和“WallStreetBets”的入场,GameStop的股价持续走高,一度来到了0美元的历史关口。对冲基金自然发现了这天大的“馅饼”,香橼第一个跳出来,抛出“GME是只最多值20美元的股票”、“买入的散户将是这场扑克游戏中的输家”等言论……这是做空机构常见的手段,通过“做空报告”来引导投资者抛售手上的股票,从而达到低价收购股票的目的,这激怒了那批对资本家心存愤懑,又恰好对GameStop具有怀旧之情的玩家。

Reddit散户集中地”WSB“,拥有大量在线用户

  

疫情期间,美联署的无限QE,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放水”,拉着全世界去给受到重创的美国经济“回血”,这本是为民纾困的措施,但不少资金最终都会流入投资市场、或者说是投机市场。“WallStreetBets”里有一帮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本来是“口袋没钱、心头多恨”的一群散户,在论坛里经常发表打爆空头们的宏大愿望,寄望有朝一日能够和“WallStreetBets”头像中的“小李子”一样,成为颠覆市场的“华尔街之狼”。奈何囊中羞涩,也苦于没有可以合力于一处的地方。美国政府因为疫情原因疯狂派钱,让他们迅速拿到了一笔可观的资金,当带来过童年美好记忆、甚至现在还给自己带来实际欢乐的圣地被华尔街资本“玷污”,这触发了他们的情怀。

  

“YOLO”信条让他们在认知中深信“人一世物一世”,即便承担风险,也要尽情享受人生。于是他们开始在“RobinHood”等线上股票交易平台疯狂买入GameStop的股票,誓要抱团挤出空头,将被香橼深信只值20美元的股票硬生生拉升至超过美元。香橼以及陆续加入的梅尔文和枫林等对冲基金岂肯善罢甘休,大有不将GameStop弄到退市乃至破产就不罢休的趋势。散户们也不甘示弱,除了将GameStop的股价再次推向新高之外,还把战线向外延伸,将这些对冲基金同时在做空的AMC和诺基亚等股票都进行抱团逼空,标志着散户与对冲基金之间的全面战争打响。

  

这样的战争自然吸引了多方的   

GameStop股价一路飙升,让做空的对冲基金在一天内损失超过10亿美元。香橼和梅尔文这两个“出头鸟”相继折翅,前者宣布不再进行做空研究,后者则是从另外两家对冲基金Citadel和Point72借来27.5亿美元,继续负隅顽抗。这使得GameStop的股价每天都像在坐过山车,都在冲高后回落。

  

事件的高潮发生在1月28日,当股价冲到83美元,眼看就要到破产边缘的华尔街对冲基金们使出了让我们“活久见”的手段:Reddit关闭了“WallStreetBets”讨论组,让散户们没有了舆论阵地;以低准入门槛成为散户们投资福祉的“RobinHood”,没有再成为劫富济贫的“罗宾汉”,以他们为首的几大交易平台纷纷限制GameStop等几个主要逼空战场的散户交易,散户们只能卖出不能买进,但华尔街资本却可以自由进行交易,引发轩然大波。

  

当全网都在指责华尔街篡改规则,没有契约精神的时候,作为一个游戏玩家,即便感觉有些关键节点没能说通,但也没有更多可说的空间,这倒让我们和“吃瓜群众”一道,“让子弹飞了一会儿”,等到了更靠谱的解释。

  

在事件结束数天之后,有身在纽约的律师从美国证券交易实行“T+2”而不是即时交易的模式这个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解读。在买入股票后,券商要到交易所进行交易,而且需要缴纳保证金,原本有买有卖让保证金总体在一个幅度上。但GameStop持续被疯狂买进,让身为交易代理方的“RobinHood”要筹措数额越来越庞大的保证金,这让本来就打着低准入门槛的他们也陷入两难。从这个角度来说,当时“RobinHood”乃至几大交易平台都要限制买入,以确保交易能够顺利进行倒是说得过去,但是连带着“WallStreetBets”也一起被禁,这个就很难自圆其说了。

  

无论如何,券商们的这一波操作之后,散户们恐慌性卖出,GameStop股价大幅下滑,对冲基金也得以迅速平仓,成功度过了破产的危机,而故事还没结束。

让子弹飞

  

“逼空大战”已经过去一周,GameStop股价连续7天下跌,下滑至每股60美元左右,比巅峰时期下跌超过85%,这也让事件的更多面目呈现在玩家乃至世人面前。

  

作为玩家,我们往往在游戏中保持着对抗命运不公的热血、愤怒和动力,然而就像《战神》等许多游戏的剧情一样,那些冲锋在前、反抗高高在上的“诸神们”的抵抗者,不过是另一些野心家利用的棋子。在这场逼空大战中,玩家/散户也不过是另外一群资本和机构为了获利的工具。

  

当市场开始趋于冷静,有经济学家提出,GameStop三分之二的股票是由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持有,很多散户也并非真正要和对冲基金死磕到底的“YOLO”和玩家一族,大部分只是追高的投机者。真正做到多少钱都不会卖、让对冲基金无法平仓的人,大概只有散户带头人“DeepFXXXingValue”等少数人群。

深夜在店外排队首发的狂热玩家或许是GameStop最大的财富

  

更多的人,是在社交平台宣扬自己如何一夜暴富:从10岁小孩因为妈妈送的10股GameStop股票赚了3美元,到投资公司经理在酒店隔离期间赚了60%,再到步步高董事长段永平赚到了“北京一套房”。更有甚者,将这种“逼空”发展成运动,向着其他各个领域涌去,只留下GameStop一地鸡毛;至于那些背后的大资本,更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作为事件的主战场,GameStop一直保持着低调,据说曾有博主去门店采访,店员们也被统一下了“封口令”。诚然,“金融活动并不直接创造价值”,股票市场上的狂欢并不代表GameStop真正经营状况,作为粉丝或玩家,想要帮助这家游戏零售商摆脱困境,守住心中的美好沃土,除了期待GameStop自身积极升级改造,或许真的要依赖玩家们的“用爱发电”。

油管知名播主MrBeast表示要买下一家GameStop门店以表示支持

  

以善于创造话题、深谙观众猎奇心理著称,在油管上颇具影响力的创意达人MrBeast曾表示,比起买下股票牟利,他更愿意直接盘下一家GameStop店面。随后他直接买空了五家GameStop里的所有商品,将这些商品捐给了几个不同的慈善组织,花费了超过50万美元,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GameStop的支持。

  

尽管多少有博取眼球的嫌疑,但MrBeast的行动,多少还是给这场年出上演的魔幻现实主义的闹剧,增添了一丝温馨和美好,也算是为真心热爱游戏和GameStop的玩家们试探性地指出了一个方向。

  

至于未来,谁知道呢?

参考资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osx.com/jaqc/64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