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数字社会主义夭折史》是梁远参依据这个时代很多人都不知道的苏维埃“红书”计划所编写的一份纲领性资料。这份资料的观点则来自未来二十年之后,美俄两国互联网领域的相关研究人员,对当年苏联红书计划之所以夭折的根源所做出的归纳性总结。因此这份资料的内容属于集两个超级大国之精华专家复盘,是专业性非常强的那种事后诸葛亮,对于非本专业的梁远来说,完全可以当做指路明灯来参考。苏维埃红书计划起始于冷战伊始的五十年代,苏联军事科学家、控制论先驱安纳多利·基托夫带领团队开发出了当时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之一——M,当时的M每秒能执行十万次计算。在计算机的实际应用中,基托夫很快意识到了计算机联网的重要性和可拓展性。彼时的苏联钢铁慈父大林子刚刚去世不久,在赫鲁晓夫的执政之下,全苏联正在实行解冻政策,科技文艺圈开始全面复兴,在这种政治氛围之下,基托夫写信给赫鲁晓夫提出了不为人知的红书(Краснаякнига)方案。在红书方案中,基托夫介绍了设立苏联国家统一计算中心网络的设想,打算通过国家计算机网络将军队和国民经济管理有机的合二为一。基托夫认为,红书相当于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技术平台,是当时无需追赶,可以直接超越美国的新领域,通过发挥苏联的国家体制优势,在美国人尚未反应过来之前完成苏联经济和管理结构的质地飞跃。基托夫撰写报告时,美国人尚未开始互联网的鼻祖项目~ARPANET,实际上在苏联卫星上天之后,被刺激得欲仙欲死的美国才开始了ARPANET项目,而ARPANET立项之初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应对核战时通信网络全灭的极端情况。除了军事和经济上的好处之外,基托夫还把红书计划看做是去除钢铁慈父化的有力工具,互联网最底层最核心的思想是控制论和去中心化,而控制论自诞生起就是科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理论的语言。在基托夫看来,行政电子化是免疫独裁的有效解药,大量运行在计算机网络上的权利规则天然和小圈子之流的暗室决策相抵触,可以极大的避免所有决定都由一个人来随心所欲的做出。当然,限于时代的局限性,当时红书计划最主要的目地是建立苏联计算机网络用于解决防务任务,基托夫认为,夜间,军队休息时,民间组织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计算管理经济计划,可以让苏联的经济计划做到每日精确,反独裁什么的只是对未来大略的展望。然并卵,基托夫写给赫鲁晓夫的信被苏联军方拦截了。所谓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看过基托夫的计划之后苏联军方非常愤怒,红书计划可以预料的对苏军自身利益照成伤害,对苏联军队来说,军队与国家计划共享资源的想法就是对苏军的削弱就是对联盟防御能力的攻击。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