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的代价无时无刻不在的恐惧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怎样 https://m.39.net/pf/a_4477514.html
“桌下的炸弹千万不能爆炸,只要不爆炸,观众的心就一直悬着。”谈及悬念,希区柯克的“定时炸弹”理论便为人们津津乐道。《恐惧的代价》利用四位狂徒卡车上满载的硝化甘油炸药,将这一“炸弹”理论具象化了。“你负责开车,而我获得一份恐惧。”片中台词又何尝不是导演与观众之间关系的隐喻。上车吧,坐上这辆67年前就启程了的卡车,你会发现在人类社会中最危险的向来不是外在的炸药,而是每一位同行者自私、胆怯的人性阴暗面。导演亨利-乔治·克鲁佐,作品尤以悬疑、惊悚片见长,被称为“法国的希区柯克”。这部年上映、同时斩获金棕榈与金熊奖的长片《恐惧的代价》,确立了他在电影史的地位。本片主线情节简单,但背景与内涵复杂,具有界限分明的两部分。前半部分将二战后拉丁美洲一个小镇的风土人情充分表现,跟随主人公马利奥与吉奥的视角描绘了丰富的人物群像,以及当地令人窒息的生存环境:来自欧洲的难民们因找不到工作、没钱返乡而困局于此。在此背景之下后半段的惊险故事得以展开:四位陷入不同困境的小人物为了高额报酬而运送一批炸药到失火的油井,稍有颠簸炸药就会爆炸。这段旅途拥有的不仅是诱惑力强的终点,更多的是无时无刻不在的恐惧。一、译名初探讨——“代价”还是“报酬”出色的影视译制对于外国电影的欣赏至关重要,影片的译名更是举足轻重。翻译应实现与原文形式、意义、效果等层面的协调对应。笔者在豆瓣的影评中发现不少对目前广为应用的译名“恐惧的代价”表示质疑、费解的言论。影片法文原名为Lesalairedelapeur,salaire在法语本义为“报酬”,也具有“代价”的引申义。但在这部影片中,取“代价”义的确欠妥。一方面,这种翻译忽略了片名的直接来源。“恐惧的报酬”取自影片中人物的台词“Thinktheypayyoutodrive?Theypayyoutobeterrified.”更何况“报酬”本就与影片主要情节相符。进一步说,“代价”与“报酬”直接涉及对导演创作意图的理解。“代价”一词似乎有意于与影片悲剧、压抑的结局相契合,但这扭曲了四人死亡的原因,他们并非因为恐惧本身而付出生命的代价。相比之下,“恐惧的报酬”巧妙蕴含了作者的讽刺意味:为了满足人性中的欲望而主动接受恐惧感对内心的折磨,并对此欲罢不能。*注:由于“恐惧的代价”这一译名应用已经相对固定,本文仍以“恐惧的代价”作为对影片的称呼。有趣的是,根据旧海报内容,本片初引入中国时,是以“恐怖的报酬”作为片名。“恐怖”一词本有“因害怕而感到恐惧”义,适用于此处。但随着现代汉语语言习惯的改变,目前“恐怖”一词多用为形容词,“恐怖的报酬”使影片听着像是一部B级惊悚片,同样可能引发观众的误解。二、换一种眼光如果带着评价好莱坞冒险类型片的眼镜来评价这部电影,我们的确可以说这部电影的很多叙事安排并不完美。但我们不应沉溺于对一种类型片的经验而拒绝接受其他新的叙事方式。更何况,法式类型片本身便提倡“用欧洲的精神来处理美国式的主题”,它们常常模糊“类型电影”与“艺术电影”间的界限,在这部电影中既有很好的体现。开篇一小时相对松散、拖沓的节奏是最受人诟病的一点。导演乔治-克鲁佐并没有单纯用剧情娱乐观众的念头,人物的塑造不单单是为了一个亡命之徒运输炸药的单线故事服务——他更希望用电影充分地探讨人性,所以他偏爱设置那些外表、举止上并不讨喜的人物作为主人公,以缺乏温度的场景作为故事的背景——这些似乎就是克鲁佐视角下人性、时代真实的样子。抛去娱乐的视角,在此基础上我们更便于评价开篇一个小时群像的塑造对影片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完整展现人物形象和各种关系为后文紧张的一个半小时做了充分的铺垫,起到了优化叙事结构的作用:没有开头对吉奥衣着考究、老练潇洒的形象的精细刻画,就不会出现后半段那么具有艺术张力的人物形象的转变;同时也为充分挖掘人物形象提供了机会:在日常生活中马里奥趋利、自私的细节(一开始虽然身上有钱而并没有为吉奥付车费、为了接近吉奥甚至抛弃了之前的爱情与友谊)和在极端状况下马里奥的表现(为了不让车陷入泥潭而碾过吉奥)形成了呼应。这部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复杂和暧昧远远超越常规类型片中符号化的人物,失去了开篇的铺垫,整个故事便会黯然失色。另一方面,如果说后半段的惊险片段能让观众在观看时沉浸其中,那么开篇的群像刻画则留给了观众更多的回味空间,赋予了影片更丰富的内涵。不同际遇的欧洲人困居于南美洲的一个小镇,我们于人物间微妙且不断变化的人际关系中反思“趋利避害”这样一种埋于人的本性中的人际交往动机;于人物为或挣扎或放弃的求生欲表现中品味战争对欧洲人心灵上造成的恐惧与创伤;于美国资本家在这部剧中的行径品味作者对资本家、殖民主义的控诉。这些复杂的主题内涵,皆源于开篇一小时的暗示。影片突转的结局耐人寻味,但这不能被简单理解成克鲁佐为了摆脱俗套剧情而施的伎俩。《蓝色多瑙河》的欢快旋律,得意的人物表情,其乐融融的舞蹈场景让我们感受到了恐惧过后的轻松。但当镜头倾斜角度越来越大,曲折的悬崖公路让人愈感晕眩,轻松逐渐转变成压抑的一幕:卡车跌落悬崖,车毁人亡。这一结局否定并冲击了观众的认知。导演的安排并非难以理解,一方面,拒绝完满的快乐结局本身就是影片对新现实主义叙事风格的延续;另一方面,导演本人身经战乱、被流放的经历给予了他冷峻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浪漫却诡异的悲剧性结局正是其阴暗的导演风格的体现,更何况,影片开头四只被串起的蟑螂早已隐喻了这个命中注定的死亡。三、惊险与悬念——如何调动观众情绪“秘密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而悬念本质上是一个情感过程。”本片有两个秘密的设置:一是吉奥是利用什么手段挤下斯莫洛夫获得运送炸药的资格的;二是鲁奇与班巴所在的车到底是如何爆炸的。观众牵挂着炸药的爆炸,却又不将炸药爆炸场景直接表现——“秘密”与“悬念”并不冲突,为了秘密甚至让观众的好奇心落空,以此达到另一种效果:给观众留下一些未曾解答的问题,让他们到了影片结尾还在琢磨。乔治-克鲁佐崇尚的新现实主义风格让这部电影在视听上有了独特的魅力。整部电影多用外景拍摄,自然光虽然使得影像相对粗糙,但颠覆了明暗的象征性意义:在看似给人安全感的明亮场景下,巨大的危险却无处不在。此外,与希区柯克喜欢用独特的配乐强化情绪的手法不同,在克鲁佐包括《恐惧的代价》、《恶魔》、《乌鸦》的几部代表作中全片均没有(或极少)背景音乐。就本片而言,观众最大的恐惧来源于未知,没有必要用配乐引导观众情绪的变化,死寂般的氛围与随时可能响起的巨大爆炸声无疑强化了观众惊险的心理体验。更值得称道的是在使用炸药清除巨石时的场景——镜头在紧张的四个人间不断切换,无人说话,但此时出现了各种有节奏的声音:班巴倒炸药时的喘息声、马里奥弹火柴盒的声音、鲁奇的呼吸声以及藏于车后的吉奥轻敲车门的声音,配以背景中微弱的蝉鸣声——这些重复、令人不安的叙境声音在观众不经意间操纵了他们的情绪,把紧张的氛围渲染到极致。整部影片将故事建立在一个“完全的悬念”之上,为实现这一效果而运用的叙事手法对于后世也有很大借鉴意义。诺兰曾承认他的作品《敦刻尔克》在创作初期受到了《恐惧的代价》的深刻影响。拆解惊险的过程、“以慢制胜”的吊胃口手段,甚至双线重复叙事——让两批人依次通过同一个难关,这种叙事手法的影响可以从诺兰《敦刻尔克》拍摄时提出的“施帕音幻觉”的悬念构造(你感觉音阶无限在升高,事实上是同一个音阶在重复播放,对照的则是透过同一系列事件的不同时间点,来回往复地交织剪辑不同观点,达到事件有限,张力和悬念却无限升高的效果)中可见一斑。四、重回片名——“报酬”是什么影片结尾,吉奥临死前回忆居住过的一条法国街道,他挣扎着想从模糊的记忆中找出街角围上的栅栏后面有什么,死去的那一刻,他喃喃道:“栅栏的后面什么也没有”。时代成就了克鲁佐。惯常运用具有象征意味的画面以及蕴含哲思的台词启发观众的乔治-克鲁佐,总能准确地把握他所在的混乱、黑暗、冷酷的社会里的大众心理,以此将银幕内的感情外延至现实。他年制作的广受争议的作品《乌鸦》,即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影片里告密的匿名信让小镇居民人人自危,相互猜疑,这正暗合了二战阴影下法国人民信任感、安全感缺失的心理。至于本片,与其说它是为了表现那些流落他乡的欧洲人无力与命运抗衡的悲惨境遇,更不如说他传递了二战后欧洲人民普遍抱有的生存焦虑。长达六年的二战让整个欧洲变成了影片中的泥潭:有的国家突然遭到灭顶之灾,国与国之间在泥潭中相互倾轧。最后即使走出了泥潭,也仍然摆脱不了一身的泥污。未来似乎是一片光明,但眼前的断壁残垣又不得不让人们思考:我们像影片中的难民一样渴望回归往日家园的平静,但家园里栅栏的后面是什么?持悲观态度的乔治-克鲁佐给出了他的答案:我们的想象不过是被栅栏遮蔽,栅栏后不是曾经期待的美好,依然是一无所有——从这个角度看,结尾马利奥的坠落在逻辑上便显得更自然:那自以为成功的狂欢到头来还是一场空。影片放大了人们的焦虑。当卡车抵达火灾现场,银幕上的恐惧已经随着炸药一同被卸下,但却转移到了银幕前观众的心里:会不会曾经期待的和平——摆脱二战的恐惧后的“报酬”也只是一场无济于事的幻影?美国对欧洲的援助会不会也像影片里美国资本家那样用看似诱人的报酬让欧洲人坐上了更危险的卡车(影片在美国上映时一度因被控诉“反美”而删减)?或许正是对二战后欧洲命运的深刻思考,让这部作品超越一般惊险片的局限,收获了欧洲两个大型电影节的最高荣誉。尾声:一点杂谈——为什么要看这部电影写影评时看见了不少对本片的“劝退”言论。诚然,年上映的这部黑白片,脱离了创作时的历史环境,以现在的眼光欣赏,难免觉得故事单薄枯燥,甚至连片中的镜头语言在电影艺术经过63年复杂的发展后都显得乏善可陈。在我看来,欣赏一部老电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去学习其中的技巧创新,而是突破审美的局限,让欣赏回归一种简约,品味它们如何用相对简单的手法讲一个简单的故事。看腻了电影中纷繁复杂的“”,那么不妨重新回头看看“从0到1”的过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osx.com/jaqc/116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