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咨询在线网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423/4613567.html
-每周荐书第期-
-埃兹拉·庞德《阅读ABC》-
陈东飚译
译林出版社
年8月
ISBN2
在这本教导式的小书中,庞德遵循了“一切批评都是一种界说古典作家的尝试”。在希腊人中,庞德喜欢荷马和萨福,在罗马人中他喜欢卡图卢斯、奥维德、普洛佩提乌斯;而对于品达和维吉尔,庞德作出了鲁莽而果断的否定。这种强调直觉的方式引起那些讲究逻辑性的教授们的不满,却给了以艾略特、威廉斯为代表的同辈诗人极大的启示。
/试读/
译后记“文学是在可能的极致程度上充注了意义的语言。”庞德如是断言,恰是在电池技术开始得到广泛应用的时代。可以想象庞德的头脑中必定有一个意象,将每一行诗句呈现为一个存储意义的电池,而每一首诗,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有机的电池组。参照机械文明与现代主义兴起的背景,这种文学观是顺理成章的,但我相信,即使到今天都远没有过时。如果语言是人类发明的一个载体,那么文学则向这个载体注入,并且永不枯竭地保存意义的能量,为生活提供光与动力。想象一下缺乏文学的世界会是怎样的黑暗?我相信,“充注”与如何充注,正是这本有关文学写作与阅读的小册子的精髓所在。由这一个精髓而来的,是庞德用“intensity”,强度,密度,来指称文学作品的价值,用“伏特计”等等工具来对它们进行测量,力求精确甚至量化。在《阅读ABC》中,庞德的思维方式是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downtoearth”,下到地面,下到最基本的事实,由此出发来引导文学的阅读,而排除一切玄妙和高蹈的理念(虽然并未能阻止由臆想带来的谬误,例如在解读中国文字的时候)。对于写作者来说,悟性和天才是达到极致的“充注”的最关键元素,但文学也如同任何一门应用科学一样,它的ABC在于知识的获取和积累,技术的掌握和熟练,有效的工具,适当的方法和应用平台,以及简单明确的评估体系,这一切构成了真正的阅读,或是庞德所谓的gradusadParnassum。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读到的不是一组“散论”或者“漫淡”,而是一本(也许是史上最富有趣味的)教科书。如同任何学科的合格的教科书一样,理解力与技艺得到提升是认真学习的必然结果,其有效性有20世纪的文学史为证——庞德以这样一种文学观和价值体系,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或者说是培训)了艾略特、乔伊斯、弗洛斯特、海明威等等名字,他用影响他同时代人的方式影响了全世界以及我们所身处的未来。如果说人类文明从20世纪至今的发展超过了过去几千年的总和——显而易见是科学与技术主导和定义了今天的文明——那么文学,假设我们接受它是一门科学的前提,也必定应当取得了同样的飞跃。这当然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观点,但是文学的形态在这一百多年里经历了令人目眩的巨变却是无可置疑的事实。对于庞德如此重要的“意义”,在庞德之后也被颠覆与解构,而庞德与他的理论也已成为今人眼中的古典。然而即使在用超弦理论破解宇宙的科技时代,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来说电池技术的价值仍是无可替代的,它的要点也仍然是在可能的极致程度上充注能量,同样的,把意义充注入语言仍然是文学最根本的需要,和每一个写作者面对的难题。我相信,在今天这本教科书的意义并未稍减,把这本书译成中文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在若干年之前,庞德是很多中国写作者的启蒙者之一,他们获知庞德以及他这一代的西方重新发现了中国,用新的视角——意象主义——来诠释中国诗歌,并把从中国诗歌中提取的元素与灵感引入意象主义。可以说,当代中国的写作者部分是从庞德那里读到和学到了现代主义,用从庞德及其同辈那里借来的新的眼光重读了我们古代的传统,并由此创造我们的当代文学。不止如此,正如前面所说的,庞德更是通过影响他这个时代的世界,而从更广也更深的层面影响了20世纪至今的中国文学。这本写于八九十年前的小册子,其中包含的思维方式与文学主张,早已成为我们今天的文学、我们今后的文学的源头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一直在向这本教科书的作者求教,在我们读到它之前。
那么,现在来阅读《阅读ABC》的意义何在?也许庞德的回答会是:“如果你真的想要理解我正在谈论的东西,你必须阅读……”如果真的想要理解庞德,如果真的想要理解“庞德时代”之前与之后的文学,更重要的是,如果真的想要理解写作和阅读这两件或一件事。
·点击以下标题可跳至前期荐书·
每周荐书第1期贝克特《梦中佳人至庸女》
每周荐书第2期福柯《说真话的勇气》
每周荐书第3期纳博科夫《尼古拉·果戈里》
每周荐书第4期阿甘本《论友爱》
每周荐书第5期阿甘本《神圣人》
每周荐书第6期《费顿经典:时间的回归》
每周荐书第7期卡佛《需要时,就给我电话》
每周荐书第8期尤瑟纳尔《虔诚的回忆》
每周荐书第9期德勒兹《弗兰西斯·培根:感觉的逻辑》
每周荐书第10期彼得?盖伊《现代主义:从波德莱尔到贝克特之后》
每周荐书第11期德布雷《图像的生与死:西方观图史》
每周荐书第12期莫里斯?布朗肖《无尽的谈话》
每周荐书第13期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
每周荐书第14期伊哈布·哈桑《后现代转向》
每周荐书第15期于贝尔·达米施《云的理论》
每周荐书第16期哈罗德·布鲁姆《影响的剖析》
每周荐书第17期伊曼纽尔·列维纳斯《总体与无限:论外在性》
每周荐书第18期萨缪尔·贝克特《碎片集:杂谈及一个戏剧片段》
每周荐书第19期让·波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
每周荐书第20期尤瑟纳尔《北方档案》
每周荐书第21期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你说“喂”之前》
每周荐书第22期克洛德·西蒙《四次讲座》
每周荐书第23期居伊·德波《景观社会》
每周荐书第24期迈克尔·弗雷德《艺术与物性》
每周荐书第25期汉斯?贝尔廷《脸的历史》
每周荐书第26期尤瑟纳尔《何谓永恒》
每周荐书第27期罗伯特·休斯《绝对批评:关于艺术和艺术家的评论》
每周荐书第28期迪迪埃·埃里蓬《米歇尔?福柯传》
每周荐书第29期瓦尔特·本雅明《巴黎,19世纪的首都》
每周荐书第30期苏珊·桑塔格《论摄影》
每周荐书第31期伊塔洛·卡尔维诺《新千年文学备忘录》
每周荐书第32期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
每周荐书第33期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
每周荐书第34期吉奥乔·阿甘本《剩余的时间》
每周荐书第35期马克·罗斯科《艺术何为》
每周荐书第36期乔治·巴塔耶《内在体验》
每周荐书第37期伊丽莎白?扬-布鲁尔《爱这个世界:汉娜?阿伦特传》
每周荐书第38期保罗·H.弗莱《耶鲁大学公开课:文学理论》
每周荐书第39期罗兰·巴特《恋人絮语》
每周荐书第40期特里·伊格尔顿《如何读诗》
每周荐书第41期莫里斯·梅洛-庞蒂《世界的散文》
每周荐书第42期《导读布朗肖》
每周荐书第43期A.S.拜厄特《论历史与故事》
每周荐书第44期奥克塔维奥?帕斯《泥淖之子》
每周荐书第45期保罗·策兰《罂粟与记忆》
每周荐书第46期罗兰·巴特《神话修辞术》
每周荐书第47期安瑟姆·基弗《艺术在没落中升起》
每周荐书第48期卢契亚诺?贝里奥《记忆未来》
每周荐书第49期谢默斯·希尼《希尼三十年文选》
每周荐书第50期翁托南?阿铎《剧场及其复象》
每周荐书第51期辛波丝卡《给所有昨日的诗》
每周荐书第52期乔治·佩雷克《人生拼图版》
每周荐书第53期加塔利德勒兹《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二):千高原》
每周荐书第54期纳博科夫《纳博科夫短篇小说全集》
每周荐书第55期毛尖《夜短梦长》
每周荐书第56期科斯托拉尼·德若《夜神科尔内尔》
每周荐书第57期乔治·巴塔耶《眼睛的故事丨圣神·死人》
每周荐书第58期胡戈·弗里德里希《现代诗歌的结构》
每周荐书第59期W.H.奥登《染匠之手》
每周荐书第60期吉奥乔·阿甘本《万物的签名》
每周荐书第61期瓦雷里《德加,舞蹈,素描》
每周荐书第62期斯图尔特·肯德尔《巴塔耶》
每周荐书第63期廖内洛·文杜里《艺术批评史》
每周荐书第64期卡尔维诺《文学机器》
每周荐书第65期理查德·布劳提根《在美国钓鳟鱼》
每周荐书第66期E·M·齐奥朗《眼泪与圣徒》
每周荐书第67期恩斯特·R.库尔提乌斯《欧洲文学与拉丁中世纪》
每周荐书第68期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文学讲稿》
每周荐书第69期斯拉沃热·齐泽克《视差之见》
每周荐书第70期朱迪斯·巴特勒《性别麻烦》
每周荐书第71期库尔特·冯内古特《欢迎来到猴子馆》
每周荐书第72期罗伯特·弗罗斯特《罗伯特·弗罗斯特校园谈话录》
每周荐书第73期石守谦《风格与世变:中国绘画十论》
每周荐书第74期黄昱宁《八部半》
每周荐书第75期勒内·夏尔《愤怒与神秘》
每周荐书第76期朱利安·格拉克《阴郁的美男子》
每周荐书第77期詹姆斯·E.米勒《福柯的生死爱欲》
每周荐书第78期莫里斯·梅洛-庞蒂《可见的与不可见的》
每周荐书第79期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每周荐书第80期纳博科夫《独抒己见》每周荐书第81期汪民安宋晓萍《中国前卫艺术的兴起》每周荐书第82期伊塔洛·卡尔维诺《文字世界和非文字世界》每周荐书第83期坂口安吾《堕落论》每周荐书第84期约翰·契弗《沃普萧纪事》每周荐书第85期毛姆《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每周荐书第86期阿道司·赫胥黎《知觉之门》每周荐书第87期吉奥乔·阿甘本《普尔奇内拉或献给孩童的嬉游曲》每周荐书第88期毛尖《一寸灰》每周荐书第89期夏莹《青年马克思是怎样炼成的?》每周荐书第90期路易·阿尔都塞《来日方长》每周荐书第91期阿蒂尔·兰波《彩画集》每周荐书第92期让·鲍德里亚《物体系》每周荐书第93期詹姆斯·乔伊斯《乔伊斯书信集》每周荐书第94期以赛亚·伯林《浪漫主义的根源》每周荐书第95期恩斯特·克里斯奥托·库尔茨《艺术家的形象》每周荐书第96期赫尔曼·麦尔维尔《阳台故事集》每周荐书第97期米歇尔·莱里斯《成人之年》每周荐书第98期乔治·巴塔耶《艺术的诞生:拉斯科奇迹》每周荐书第99期莱昂内尔·特里林《文学体验导引》每周荐书第期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说吧,记忆》每周荐书第期文森特·里奇《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的美国文学批评》每周荐书第期罗兰·巴特《写作的零度》每周荐书第期布鲁诺·舒尔茨《鳄鱼街》每周荐书第期米歇尔·福柯编《双性人巴尔班》每周荐书第期约瑟夫·弗兰克《陀思妥耶夫斯基》每周荐书第期C.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每周荐书第期中原中也《山羊之歌》每周荐书第期彼得·汉德克《骂观众》每周荐书第期德里克·贾曼《现代自然》每周荐书第期伊塔洛·卡尔维诺《论童话》每周荐书第期罗兰·巴尔特《声音的种子》每周荐书第期吉尔·德勒兹《差异与重复》每周荐书第期朱利安·格拉克《沙岸风云》
每周荐书期乔治·莱文《世俗主义之乐》
每周荐书期安东尼·伯吉斯《发条橙》
每周荐书期哈罗德·布鲁姆《神圣真理的毁灭》
每周荐书期赫伯特·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
每周荐书期英格玛·伯格曼《魔灯》
每周荐书期S.M.吉尔伯特苏珊·古芭《阁楼上的疯女人》
每周荐书期斯蒂芬·茨威格《变形的陶醉》
每周荐书期理查德·布劳提根《布劳提根诗选》
每周荐书期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
每周荐书期尤尔根·哈贝马斯《分裂的西方》
每周荐书期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每周荐书期彼得?布鲁克《空的空间》
每周荐书期白谦慎《晚清官员收藏活动研究》
每周荐书期保罗·F.伯利纳《爵士乐如何思考》
每周荐书期巫鸿《废墟的故事》
每周荐书期约翰·伯格《猪的土地》
每周荐书期坂口安吾《安吾人生谈》
每周荐书期伊萨克·巴别尔《骑兵军·敖德萨故事》
每周荐书期库尔特·冯内古特《》
每周荐书期约纳斯·卡尔松《密室》
每周荐书期托马斯·品钦《万有引力之虹》
每周荐书期陈滞冬《嵇康之死》
每周荐书期朴赞郁《朴赞郁的蒙太奇》
每周荐书期铃木大拙《铃木大拙说禅》
每周荐书期J.M.库切《幽暗之地》
每周荐书期康·帕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
每周荐书期格奥尔格·特拉克尔《特拉克尔全集》
每周荐书期唐·德里罗《白噪音》
每周荐书期萨基《萨基短篇小说选》
每周荐书期罗伯特·泽拉塔斯基《阿尔贝·加缪:一个生命的要素》
每周荐书期纳尔逊?古德曼《艺术的语言》
每周荐书期普里莫?莱维《缓刑时刻》
每周荐书期马里奥·莱夫雷罗《发光的小说》
每周荐书期托尼·朱特《未竟的往昔》
每周荐书期尼克拉斯·卢曼《风险社会学》
每周荐书期库尔特·冯内古特《冠军早餐》
每周荐书期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
每周荐书期贝奈戴托·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每周荐书期OCAT研究中心《世界3:海外中国艺术史研究》
每周荐书期托马斯·哈代《还乡》
每周荐书期翁贝托·埃科《埃科谈文学》
每周荐书期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
每周荐书期赫尔曼·黑塞《书籍的世界》
每周荐书期埃利亚斯·卡内蒂《群众与权力》
每周荐书期狩野博幸《江户时期的动植物图谱》
每周荐书期温弗里德·塞巴尔德《土星之环》
每周荐书期理查德·伯恩斯坦《根本恶》
每周荐书期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星辰时刻》
每周荐书期路易-费迪南·塞利纳《与Y教授谈心》
每周荐书期彼得·布鲁克《时间之线》
每周荐书期A.S.拜厄特《巴别塔》
每周荐书期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尼采思想传记》
每周荐书期韩炳哲《倦怠社会》
点击可查看:
年,上河都做了哪些好书
年度总结
年,上河都做了哪些好书
年度总结
年,上河都做了哪些好书
年度总结
编辑
LY
投稿信箱:shzycul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