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遍览左翼前沿思想译丛

写在前面的话

本期资源仍在小程序提取哈!小程序使用教程可见:答疑帖:“解惑与惑”小程序使用法。同时,为更直观演示小程序使用方法,我制作了一个简易视频(第一次做,希望大家莫笑),希望对大家提取能有所帮助!谢谢支持“解惑与惑”小程序使用教程

丛书书单

丛书介绍“左翼前沿思想译丛”是由吴冠军、蓝江主编,三辉图书与中央编译出版社合作出版的一套丛书。该丛书收录了阿甘本、齐泽克、巴迪欧、加塔利等一批欧陆左翼思想领军人物在过去二十年间的经典著作,系统性地向汉语学界引入关于当代左翼思想的最前沿成果,旨在向国内读者介绍左翼思想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进展,丛书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目前为止,该丛书共出书目8种。丛书书目1:《剩余的时间:解读罗马书》作者:吉奥乔·阿甘本内容:《罗马书》在《圣经》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奥古斯丁、加尔文、马丁·路德等人均受其启示。本书由阿甘本一系列的讨论班课程发展而来,其主导思想始终如一:对文本的诠解,对《罗马书》第一句话里的十个词的逐一解读。阿甘本试图把保罗书信从基督教会历史中分离出来,并将其文本重置于早期的“犹太—基督教”背景,指出它是“西方最具奠基性质的弥赛亚主义文本”。通过对《罗马书》首句的逐字解读,阿甘本谨慎地辨明了那些经由历代神学讨论、翻译、注释后被强加到原初文本中的内容。这种哲学式的探究让他讨论了另一位重要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细读、比较保罗书信与本雅明的《历史哲学论纲》之后,阿甘本洞悉到两者间未曾被发现的惊人的相似之处,他认为后者的历史哲学观念是对前者“剩余的时间”概念的复现与挪用。2:《对民主之恨》作者:雅克·朗西埃内容:从柏拉图时代到法国大革命,再到20世纪的诸多理论家,雅克·朗西埃在《对民主之恨》中简述了民主观念史。在此基础上,朗西埃为我们指出了民主的实质:民主不同于政治,它不是一种制度类型,也不是一种社会形式,而是那些既无权统治也无权服从的人们所特有的权力,其目的在于支持善的统治。他进而指出,民主通过全面打击一切建立在精英特权之上的权力形式来进行治理,由此对民主的恐惧乃至憎恨就植根于新的统治阶级之中。3:《神圣人:至高权力与赤裸生命》作者:吉奥乔·阿甘本内容:在《神圣人》中,阿甘本旨在把关于纯粹可能性、潜在性与权力的问题,同政治与社会伦理的问题在以下语境中连接起来:后者已丧失其早前的宗教、形而上学与文化的立基。阿甘本从福柯关于生命权力的碎片性分析中获得启示,进而以巨大的广度、强度与敏锐度,在传统政治理论史中探查关于一种生命权力理念的隐秘在场。他指出,从政治理论的最早论题(尤其是亚里士多德关于人作为一种政治动物的论述)开始,并且在整个关于主权(无论是国王还是国家)的西方思想史中,主权作为一种针对“生命”的权力的理念,始终隐秘存在。阿甘本认为,这一理念始终保持纯然隐在的原因,在于神圣之域(或者说神圣性的理念)同主权的理念紧密关联的方式。阿甘本的研究建立在两大基础之上:卡尔·施米特认为,主权者的状态乃是其所守卫的诸种规范的例外;人类学的研究已揭示神圣之域同禁忌之间的紧密交链。在此两者之上,阿甘本将神圣之人定义为那种能被杀死但不能被祭祀的人;在他看来,这个悖论性的人物恰恰仍活跃在现代个体的状态中——现代个体生活在一个对所有个体的集体性“赤裸生命”施加严密控制的系统中。4:《东风:法国知识分子与20世纪60年代的遗产》作者:理查德·沃林内容: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法国最杰出的智识精英受“毛主义”鼓舞,极大地拓展了政治与文化想象。学生、左翼群体、智识精英一起推动了席卷整个法国的“五月风暴”,对当时的局势与日常生活政治展开批判,意图通过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社会运动来复兴法国的市民和文化生活。理查德·沃林指出,60年代流行于法国智识精英中的“毛主义热”与中国现实并无实质关联。通过回顾60年代法国文化与政治生活,《东风》力图揭示“毛主义”是如何出人意料地影响了法国的民主政治进程。5:《万物的签名:论方法》作者:吉奥乔·阿甘本内容:对方法进行反思,对阿甘本来说意味着一种考古学意义上的警惕:它是一种执着的思想形式,它的途径是暴露、检视和阐明那依然晦暗、没有形成主题、甚至没有被说出的东西。因此,保持考古学意义上的警惕,也就是回归、甚至发明一种与一个“由相似和交感、类比和对应的密网支撑起来的世界”相协调的方法。阿甘本在这部简短却密实的著作中提及大量的作家和主题,这是为创造一门超越符号学或者说解释学而进行的探索的范例。本书是阿甘本对三个有关方法的特殊问题的评论:范式的概念、签名的理论,以及历史和考古学之间的关系——这些概念是阿甘本以跨历史的方式、从跨学科的视角仔细建构起来的。在文本中,阿甘本始终在致敬米歇尔·福柯,他重新思考并有效地利用福柯的方法,来重新表述他剔出的这些概念的逻辑。6:《当下的哲学》作者:阿兰·巴迪欧内容:本书是巴迪欧与齐泽克针对同一问题所做对话的记录,包括两人各自的观点概述,以及一次激烈的辩论,从中可以看出两人之间存在怎样的一致性与分歧。这既是一封哲学讨论的邀请函,也是一份关于两位今天仍在写作的、最具争议的哲学巨擘之思想导引。哲学是否应该干预世界?成问题的正是哲学本身,因为根据巴迪欧所言,哲学除了干预与担当外,什么也不是,哲学不会被学术性的学科所限制,它是陌生的、新的,它以“所有”的名义进行言说;齐泽克所相信的却正与人们期待的相反,他认为哲人必须介入,介入时代的诸种关键性问题中,但他无法为这种介入提供任何方向,这表明“问题问得不对”,他认为改变论争所使用的术语、把哲学定格为反常性与溢出会是一种有效的做法。7:《哲学与政治之间谜一般的关系》作者:阿兰·巴迪欧内容:本书是阿兰·巴迪欧几篇文章的合集,其中《哲学与政治之间谜一般的关系》是其于年在巴黎举行的“阿兰·巴迪欧日”期间所做的报告;另两篇文章《士兵的形象》和《政治:一种非表达性的辩证法》则展示了一些补充性的、关于今天的政治赌注的概观;还有一篇附录,是他于年在美国接受的采访,谈论当代政治与否定的危机。如何澄清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奇异关系?将它们联系起来的谜一般的纽结使我们返回到民主制在哲学领域的地位。哲学在原则上是一种民主的活动,它是一种向每个人——特别是在“有逻辑的反抗”以及一切反抗面前都不退却的青年——做出的致辞。然而,哲学在其诸多目标和目的方面却不是民主的,这无疑是因为,真理这一哲学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osx.com/jacx/64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