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35年,80中国品牌关停并转自主

焦虑感,似乎一直没从朱华荣心中消散过。3月底,在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又一次语出惊人,说出了一个预判——

“我认为未来3-5年,会有80%的中国品牌关停并转。”此语一出,旋即在行业中引发热议。朱华荣的判断有其根据,因为在过去一年,传统燃油车市场现存85个品牌,月销量千台以下的品牌有34个,有9个品牌消亡。但这一判断,实际上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剧烈的淘汰,生存的危机,这一直都是朱华荣不断在强调的话题,而其对自主品牌最终的能否生存,究竟有多少能生存下来,似乎有执念一样。在过去几年时间中,朱华荣针对这一话题,做出过不少自己的判断。尽管他在不同场合的描述有细微的差异,但是其所表达的自主品牌生存的危机这一核心观点从未变过。

早在年,当时作为长安副总经理的朱华荣就表示,未来5-10年,只能有5-8家,而且我们认为如果有5-8家能够生存下来已经是谢天谢地。

随后年,时任长安汽车副总裁的朱华荣说,“不出5年,肯定有一半的自主品牌会死掉。当然,死法可能不一样,有的被兼并重组,有的改弦易张。合资自主会成为一些自主品牌的终结者,但也不用把它看成洪水猛兽,合资往下走,自主往上走,这是市场正常的趋势。”

年,作为长安汽车总裁的朱华荣继续说,“未来,5-10个自主品牌能存活下来也有可能,但也许活得不那么滋润。”

年,朱华荣继续说,未来几年中国将有50%的车企消亡或者名存实亡,未来三年关停并转的企业还会更多,最终中国车企将“只剩五六家”。

年6月,升级为长安汽车董事长的朱华荣说,“我认为,在整个汽车市场,排名数一数二的企业都会面临巨大的生存和发展问题,都有可能会活不下去。”

实际上,不仅仅是长安汽车,所有的自主品牌都有着这样的危机感。这种关于中国自主品牌生存的担忧其实一直都存在。

年,东风一位高层在讲话中指出,年自主品牌可能只会剩下3-5家。随后的年,时任广汽乘用车销售公司总经理肖勇称,未来5-10年,本土品牌将只剩下5家,其中产品集中在10万元以下的自主车企最多活下2家;产品集中在15万元左右的车企剩下3家。年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称未来只有2-3家车企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

从当下的市场格局来看,这些担忧看起来并未成真。目前,中国的自主品牌仍然呈现着百花齐放的局面,几家老牌自主品牌实力不断增长;蔚来、小鹏、理想、哪吒等造车新势力也相继崛起;并且还不断有小米、华为等跨界造车的新入局者。

“近两三年,中国车企数量倒反在增加,涌入大量理想、蔚来、特斯拉等新锐品牌,且车企主要增量集中于新锐品牌。”易车研究院院长周丽君说道。

那么,朱华荣们预测错了吗?实际上,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预测是错误的,是没有道理的。如果以年朱华荣作出的判断来看,当时也盛极一时的自主品牌们,包括众泰、知豆、华晨、猎豹、中兴、吉奥等都已经消失,而诸如东南等也还在生死线上挣扎。从这个角度来说,倒下的并不少。而自主品牌数量也确实还在增加,只不过,数量看起没有减少的背后,内在已经进行过了一次全面更新。结果是对了,但形式变了而已。

正是如此,如果从中国汽车的发展来看,尽管内部更替在进行,但最终要实现数量上的大幅度减少,并且将市场集中到少数几家车企,短期内还无法实现。这是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从全球汽车发展史来看,汽车品牌分分合合,最终从数百个公司变成四大集团九大公司,四大集团即德国大众、美国通用、美国福特和菲亚特;九大公司即宝马、奔驰、日产、雷诺、标致雪铁龙、丰田、本田、现代和三菱。几大汽车巨头背后是兼并重组和无数汽车品牌的消亡。但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非一朝一夕的成果。

而中国汽车工业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距离成熟的市场阶段尚有距离。另外,不同的是,中国市场巨大,且区域消费差异化明显、个性化消费突出,这意味着不同的品牌都会获得生存的机会。“中国汽车的容量还是在不断增长之中的,对这块我们还是有信心的。”乘联会副会长崔东树向飞灵汽车说道。另一方面,全球汽车目前处于大转型之中,这个阶段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新品牌崛起。

而从现阶段中国车企的生存情况来看,国内车企要么背靠合资短期衣食无忧,要么是自主品牌本身用户量巨大,被市场淘汰对他们来说太过遥远。而诸如蔚来、理想、小鹏、零跑、威马、哪吒等造车新势力经过三五年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有一定市场知名度和用户基础,短时间的生存至少不成问题。从这几个角度来说,汽车品牌的减少在短期内不太可能出现。

不过,转型是必然会进行的动作。“产品转型升级落后的的确需要被淘汰,不是80%,而是%。”周丽君说道。而在崔东树看来,朱华荣们的观点更像是一种鞭策,80%也不是一个精准的数字,而仅仅一个泛指的概念。“可能说80%的老自主品牌倒了,又有30%的新品牌出现,自主品牌总体来看是越走越强的。”“未来的话头部企业越来越强,就是寡头竞争越来越激烈。”崔东树说道。

那么未来我国车市是否会形成像美国车市三巨头争霸,挤压小车企生存空间的情况呢?崔东树表示:“中国车市太复杂,这种局面可能会出现,但是主要在乘用车市场,商用车市场还是比较分散的,基本几十年也没有发生变化。”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正是这种危机感,鞭挞着中国自主品牌不断向上。这也是长安逐步脱颖而出,成为自主TOP3的关键因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多一些忧患意识,自主才能找到最终走向强大的道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osx.com/jacx/118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