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曼联与4天前相比,红魔是怎么化解布莱

与4天前的联赛相比,曼联与布莱顿都进行了大幅度的轮换。但是,从布莱顿的阵型、人员部署来看,他们的攻防策略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因此,曼联此番能化解对手的高压逼抢以及快速冲击,是具备指向性的。

简单来说,曼联提升的机动性是化解对手在进攻端冲击的关键,而依靠跑动基础上的慢,保证了进攻的组织。

曼联:26-迪恩-亨德森、2-林德洛夫、3-拜利、20-达洛特、33-布兰登-威廉姆斯、8-马塔、17-弗雷德(80’14-林加德)、21-丹尼尔-詹姆斯(68’10-拉什福德)、34-范德贝克、39-麦克托米奈、25-伊哈洛(68’6-博格巴)

曼联替补:13-李-格兰特、43-门吉、24-福苏-门萨、11-格林伍德

布莱顿:23-杰森-斯蒂尔、3-本-怀特、5-刘易斯-邓克、30-贝尔纳多、33-丹-本恩、34-维尔特曼、10-麦卡利斯特、13-帕斯卡尔-格罗斯、16-贾汗巴赫什(49’9-莫派)、49-莫伦比、42-吉奥克雷斯(62’11-特罗萨德)

布莱顿替补:26-罗伯托-桑切斯、50-科克伦、72-詹克斯、58-罗伯茨、41-桑德尔斯

虽然实力上与莫派、特罗萨德等人存在差距,但是贾汗巴赫什、吉奥克雷斯、格罗斯等人的机动性同样出色。因此,布莱顿具备4天前用高位逼抢破坏曼联组织进攻的可能。

但是,本场比赛曼联的替补阵容在组织推进上却并没有被对手针对性的压制,为何?

第一,组织推进强调成功率,第二,在前场拥有D-詹姆斯的情况下放弃进攻速度,不断找空位队友完成推进。

图1:曼联进攻端强调的组织成功率

由于这次组织推进耗时较长,在截取GIF时选择了双倍速,但是,这并不影响洞悉本场比赛曼联的组织策略。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面对逼抢时,曼联通过后场宽度的轮转制造空位。在对说逼抢时,不断寻找空位队友进行横传,慢慢的推进迫使对手放弃前提上抢,然后将球成功的过渡到前场。这时候,曼联才会进行阵地战的配合与渗透。而这次的跑动配合,是最具代表性的。

在没有B费与状态达标的博格巴时,曼联中场是很难送出快速进攻需要的长传球的(比如,几次可以快速守转攻时弗雷德的分球被断)。因此,这种策略的选择,是十分正确的。

这场比赛,曼联整体的机动性明显更好:防线上有速度较快而且能提供对抗的拜利、后腰上有弗雷德、两个边上的马塔与D-詹姆斯也更有回防的意愿。

因此,在面对布莱顿前场冲击的时候,曼联能带来的限制就会更多。

图2:更多的局部限制,不让布莱顿完成转移

图3:即便是布莱顿冲击身后,曼联的跑动协防整体上也较为出色

上图3中,布莱顿直塞打身后时达洛特与拜利在人员选择协防上存在不默契,但是,后续曼联的防守站位是较为出色的。再加上马塔积极回防带来的线路限制,曼联能完成这样的拦截并不算意外。

与4天前相比,曼联能在控球率与场面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有效的拦截次数至少2次(11-13),说明了很多的问题。

夏训备战问题较多,曼联数名球员是没有完成体能与状态储备的。于是,博格巴等几名中场球员的状态,是较为糟糕的。

这是一种不可逆的态势,只能通过比赛(最关键)、训练去应对。

4场比赛之后,弗雷德与马塔是状态提升最明显的,而且,俩人能带来的就是曼联如今极度缺少的前场跑动。在年龄较大的马蒂奇找状态更加困难的时候,弗雷德的出场顺位理应提前。另外,马塔的持球与跑动,也理应让他在前场右侧获得更多的登场时间。

图4:弗雷德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中场的拦截能力

图5:马塔的穿插跑动与范德贝克一样,是曼联现在的必需品

博格巴的进球十分关键,这对于他自信的提升以及状态的回勇有积极的效果,这一点,从他进球后大好的心情就完全看得出。

能在4天之后用另外一个策略去应对打法固定的布莱顿,索尔斯克亚本场比赛的部署应该值得肯定。但是,能不能在这场胜利中得到一些东西才是最为关键的。联赛与杯赛用两套阵容进行区分,大方向上没有错,但是,要根据球员的状态以及比赛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整。这一点,虽然与核心球员“以赛代练”的方针有一定的冲突,但是,却可以进行更多的协调调整。

曼联西看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osx.com/jabj/88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