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振清华大学世博设计研究中心战略合作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携手米兰新美术学院(NABA)、多莫斯设计学院(Domus)参展第21届米兰国际三年展。
亚振清华大学世博设计研究中心战略合作以世博为契机,是年米兰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设计单位清华大学与中国国家馆全球合作伙伴亚振家具以世博舞台为机遇,放眼未来的一次新探索。合作仪式在年米兰世博会中国官方路演北京站“亚振之夜”举行,在中意双方政府领导、院校领导及行业领导等嘉宾见证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苏丹教授与亚振米兰世博事务部执行主任徐辉先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此次战略合作是中国民族品牌与中国最高教育学府的一次意义深远的携手,清华大学世博设计研究中心由亚振A-Zenith捐助专项教育资金,用于设计创作与研究,旨在帮助更多中国原创设计走上国际舞台,寻求更多国际合作,为中国设计梦想助力。
本次亚振清华大学世博设计研究中心将聚焦清华大学携手世界两大著名艺术学府参展年第21届米兰国际三年展。
摘要注:以下文章内容转自清华大学相关文章
米兰国际三年展,历史可追述至年,是由非营利的同名文化基金会主办的每三年一次的国际性展览。本届展览围绕着“二十一世纪,设计之后的设计(DesignAfterDesign)”的整体主题展开探讨。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米兰新美术学院(NABA)、多莫斯设计学院(Domus)合作的主题是“二十一世纪人类圈—一个移动的演进的学校”,其展馆独立建造在三年展主展馆的室外花园中。在这里,我们每个月都将迎来不同国家的新导师与国际顶尖设计院校的师生,完成相关设计主题的workshop与展览。他们探讨的每个主题,都是关于“设计之后的设计”概念的延伸,参与者将通过连续、递进的参与和教学互动,在现场环境中体验真实的文化与设计链接。
三年展主展馆
米兰国际三年展简介
米兰国际三年展,其主办者是由非营利的同名文化基金会于年成立,专门举办展览和其他有关建筑、设计、装饰艺术、时尚、新媒体和城市设计的活动。三年展最初的举办地位于临近米兰的蒙扎市,年正式迁移至米兰,其后一直举办了20届,至年暂停。历史上,GioPonti(吉奥?庞蒂)、FrancoAlbini(弗兰克?阿比尼)、ItaloRota(伊塔洛·罗塔)等众多世界著名设计师都曾以重要身份参与其中。
年位于扎蒙的首届展览
作为意大利乃至世界时尚、建筑、设计界的一件盛事,米兰国际三年展在暂停20年后将于年4月2日至9月12日重新面世。届时,将会有来自中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印度、伊朗、墨西哥等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的个人和机构参展。
年米兰国际三年展主展馆
年米兰国际三年展
本届三年展作为新世纪的首场展览,相较与以往有所突破,展览的地点将不再局限于PalazzodellArte一地,而是在位于城市的11处不同场所同时展开,这样进一步提高了公众、游客的参与度和三年展的影响力。组织者基于全球经济格局发生重大的转变,设计已经成为市场竞争中具有战略性作用的前提,而提出了此次三年展的主题“21stcentury,designafterdesign”(21世纪,设计之后的设计)。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展览的11处不同展馆分别拥有独立的策展人,他们将围绕这一议题,制定属于自己的研究方向,并通过展览、会议、演出、培训、讲习班、暑期学校等方式,来探讨设计和建筑,艺术和技术,人类学和娱乐等相关话题。
“人类圈”展览介绍
人类圈“Noosphere”一词,源于希腊语的”nous”(思想、智能)和”sphaira”(球),词汇如同“生物圈”,指的是人类思想的环境。
——法国哲学家PierreTeilharddeChardin年提出
此次展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新美术学院(NABA)—多莫斯设计学院(Domus)”延续他们国际多元文化合作的宗旨,探索并定义了一个未来设计教育的新场景。
展览场地平面图
展览的概念始于对“人类圈”的思考,场馆位于三年展主展馆的室外花园。该展馆是临时搭建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其目的是让参与者通过连续递进的学习方式,并在现场环境中体验真实的文化链接。
场馆方案概念图
临时展馆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工作和组织活动的“实验室”;一部分是以竹子为主体的户外露天构筑物。该“实验室”将设计思想、制作过程、公司的合作以及公众的参与连接起来,并试图呈现出生物与自然的关系。在展览现场营造一个参与者与自然相连接的真实体验环境。
竹子构筑物方案概念图
“移动的演进的学校”将是一个反思当下和未来的学校。结合不同的教育模式,与知名专家、机构和企业合作,让学生在学习中达到创造的目的,从而探索创新未来教育、教学模式更多的可能性。
室内展览概念图
在这里我们每个月都将迎来不同国家的新导师,与国际顶尖设计院校的学生亲临现场,完成相关设计主题的workshop与展览。他们探讨的每个主题都是关于21世纪“设计之后的设计”概念的延伸。比如:设计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功能艺术的演化/仿生、设计和人工智能:一个为未来协同的共享平台/设计和未来社会:应用于教育的未来设计文化/超联系和集体智慧:城市、国内和公共视角/意大利设计之后的设计/大浪费:一个伦理、审美的挑战/生物科学:生物圈中的能源利用。
展览信息
XXITriennaleInternationalExhibitionMilan
第二十一届米兰国际三年展
NOOSPHEREXX1——AMOBILEANDEVOLVINGSCHOOL
二十一世纪人类圈——一个移动的演进的学校
展览时间:年3月31日-10月3日
开幕时间:年3月31日
展览地点:意大利米兰国际三年展主展馆——NoosphereXXI展馆
TriennalediMilanoVialeAlemagna6,Milano,Italy
策展学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米兰新美术学院(NABA)-多莫斯设计学院(Domus)
策展人:
Sudan苏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ItaloRota米兰新美术学院/教授
GianLuigi多莫斯设计学院/教授
策展团队:
清华团队
策展助理:杨云昭
展览执行:崔家华,郎宇杰,刘玉青,王洪武,郑静,钱寒轩
多媒体设计:师丹青,赵华森,戴岱
家具研究:于历战
实验艺术研究:李天元,任日
材料研究:王悦
执行联络人:MikeBruhn,胡小惟
NABAandDomusAcademyCredits
BuildingDesign:ItaloRota
Institutionalprojectsleadership:FrancescaZocchiwithAnnaDurante,GinevraStuto
Academiccontents:AlbertoBonisoli(leadership),DomusAcademyandNABAfaculty
Communication:MatteoBlandi,SabrinaDiPietrantoniowithAngelaAmbrogio,FedericaArrighi,
PatriziaSciglitano
参展学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cademyofArtsDesign,TsinghuaUniversity/清华大学建筑学院SchoolofArchitecture,TsinghuaUniversity/米兰新美术学院NABAMilano/多莫斯设计学院DomusAcademy/英国皇家美术学院RoyalCollegeofArt,UK/英国格拉斯哥美术学院TheGlasgowSchoolofart/……
执行合作方:UNI-CLASS
主办机构:米兰三年展基金会/国际展览局
支持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LAUREATEINTERNATIONALUNIVERSITIES
FORMaligno
原文撰写:刘玉青、王洪武
A-Zenith亚振5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