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onghe/89ac7.html?在当前世界格局的急遽演变中,全球地缘政治还出现了另外两个极为重要的变量:一是美欧跨大西洋联盟裂解中的欧洲选位;一是与中国存在边境争端且人口相当的印度难以遏止的日益膨胀的野心。继德国总理默克尔5月拒绝出席美国总统特朗普召集的七国集团“面对面”峰会后,德国外长马斯和财长肖尔茨又双双拒绝于7月29日前往华盛顿参加G7部长级会议的邀请。据报道,其他G7成员国也表示不打算赴会。期间,特朗普曾提议邀请俄罗斯、韩国、澳大利亚、印度和巴西参加G7峰会,变G7为G12,却遭到了德、法、英、日各种理由的反对,俄罗斯也予拒绝。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更是直截了当地表明了态度:美国无权以G7轮值主席国的身份通过永久改变峰会形式来变更成员国资格。特朗普政府希望与中国展开新的冷战,想把G7打造成一个政治的、安全的、超越经济的同盟。但是,作为今年的G7轮值主席国,美国无论是提议召开集团系列会议,还是抛出“扩容”计划,都遭到其他G7成员国的冷遇甚至反对。由此,不仅可以看到特朗普政府在外交上的沒有章法,还清楚地显示了欧美之间难以弥合的裂痕。特朗普坚持9月召开“面对面”峰会自然还有出于总统选举的需要,希望G7领导人能够为他竞选连任“站台”。他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之时,却似乎忘了他曾怎样“粗暴”而深刻地伤害过这些盟友。早在疫情之前,特朗普打着美国优先的旗帜,开始了退群和贸易战,逼迫欧盟签订更有利于美国的自贸协定,并公开怂恿英国脱欧,鼓动其他欧盟国家脱离欧盟,同时还逼迫欧洲盟国提高对北约的防务经费分摊额度,以减轻美国的军费投入。欧盟前领导人曾讥讽道,有了美国这样的盟友,欧洲还需要敌人吗?新冠疫情大流行发生后,美国多次“截胡”盟国的抗疫物资,刁难甚至退出协调全球抗疫的世卫组织,其领导人竟然还散布虚假消息,肆意制造分裂。7月9日默克尔在欧洲议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一味地撒谎、散布虚假消息,无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煽动仇恨和不安情绪也无助于抗疫……否认事实真相的民粹主义正在显现其局限性。”美国媒体普遍认为,这是黙克尔对特朗普不点名的尖锐批评。德国政治学者拉尔称,“美国优先”的政策正迫使德国和欧洲开始意识到有必要离开美国获得更大的独立性。拉尔强调,美国在世界上的单边主义和利己主义使德国人和欧洲人感到恐惧。英国《卫报》援引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最新民意调查结果表明,在德国、法国、西班牙、丹麦和葡萄牙,逾60%的受访者表示,已丧失对美国作为世界领导者的信任。德国总理默克尔近日呼吁欧洲为没有美国主导的世界做好准备。她说,欧洲国家应该认真地深入思考新的现实——华盛顿不想像从前那样担当世界领袖的角色。当特朗普政府逼迫欧洲在中美之间选边站时,以德国为首的欧盟发出了不同的声音。7月1日,德国正式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任期为半年。而在第二天相关的新闻发布会上,默克尔强调,欧洲必须继续同中国对话,因为中国对世界、尤其是对欧洲来说非常重要。她主张利用这个契机,同中方共同筹备好欧中高层交往,推进既有机制性对话,加快欧中投资协定谈判,加强欧中非抗疫三方合作,推动德中、欧中关系取得更大发展。在早前的一次受访中,默克尔还强调,虽然双方的政治制度有较大差异,“但采取不与中国对话的做法肯定是个坏主意”。不过,德国国内的右派政治势力,对默克尔政府在香港国安法问题上没有跟随英美的强烈反应给予了尖锐批评,这应是8月1日德国外长马斯就香港问题发表意见的原因。7月22日消息,在中法两国“第七届年度高级别经济和金融对话”期间,法国经济与财政大臣宣布,法国并未禁止华为参与法国5G网络建设,华为在法国将不会受到“一揽子禁令”的约束。但同时他也在采访中表示,法国将维护其“战略”和“国家安全”利益,捍卫法国的“明确与平衡”立场。很明显,在美国主导的“新冷战”棋局中,德法领导的欧盟不愿跟随,却又与中国存在着根深蒂固的政治上的不信任或敌意,中欧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者和制度对手。在经济贸易、抗击疫情、气候变化和核扩散方面与中国保持合作,在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与美国基本一至,强化欧洲的独立性和主权理念,是德法为首的欧盟在未来地缘政治中的基本选位。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欧美之间在传统政治意识形态上深厚的“血亲”关系,有可能在美国政府回归建制派理念后双方达成新的战略联盟,从而对中国形成一种新的地缘政治压力,尽管德国外长马斯日前感叹:“认为美国选出一位民主党总统后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会回到过去的每一个人,都低估了这种结构性变化。”当然,中美间影响欧洲地缘政治走向的,最终在于中美各自的经济发展及中欧和美欧经济合作前景。美国CNBC网站7月11日刊登大西洋理事会总裁肯普的文章称,默克尔把对华关系作为其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的外交基石,是由于德国的制造业基础越来越依赖中国的市场。报道称,自从默克尔年执政以来,德国对华出口增长了5倍多,达到了亿美元,这使中国成为德国的第一大市场。美国只是德的第三大市场,双边贸易额大约为亿美元。6月中旬德国《青年世界报》援引详细的数据分析指出,今年4月份,德国对美国的出口同比下降35.8%,对意大利的出口下降40.1%,对法国的出口下降48.3%。而对中国的出口仅下降12.6%。美国皮尤研究中心与德国柯尔柏基金会日前共同进行的调查显示,在两国关系的重要性上,37%的德国受访者选择美国,36%的人支持中国,另有13%的人认为两国一样重要。如果考虑到美国与德国的传统关系,这样的数据是颠覆性的。德国外交政策网站7月24日刊登文章称,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要求建立“广泛的反华联盟”,欧洲对此反应谨慎。在伦敦,观察家们看到,蓬佩奥对“中国”发出粗暴威胁,而英国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却始终使用“标准外交辞令”。美国国务卿坚持要求英国最终对北京实施制裁,但拉布却坚持认为不能“简单”采取强制措施。由此可见,即使刚刚脱离欧盟的英国约翰逊政府,在美国的施压下选择倒向美国,针对中国的华为和香港地区采取了充满敌意的行动,却依然想在发展中英关系上留下后手。7月27日,美国《班格尔日报》一篇题为“特朗普的对华新冷战不会奏效”的文章透露:华为被告知不得参与英国5G网络建设。但仅几天后,英国官员就私下告诉华为,一切并未失去。明年英国会重新考虑。没人明确说“美国大选后”,但很显然,若特朗普11月失利,英国很想让华为重新加入。这并非空穴来风。当英国政府倒向美国时,英国国内一些重要媒体上便出现了不小的担忧和批评之声,其中最大的担忧是:中国可能的经济报复会让英国经济雪上加霜。如果说跨大西洋联盟的裂解为减轻中国在国际地缘政治中的战略压力带来了机会,印度在中美博弈中的玩火则带来了十分危险的变数。无论是年印军突然入侵中国洞朗地区,还是今年6月15日印度在加勒万河谷边境挑衅,令中印边境一时战云密布。两次事件印度都是主动玩火的一方,如果朔源,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野心勃勃的莫迪政府吃定了中国在中美战略大博弈的紧要阶段不愿或“不敢”与之发生大规模冲突,借机以揩油和牵制中国,不但可以满足国内民族主义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更可以迎合美国新的印太战略,利用美国脱勾中国、重构全球产业链的企图,承接从中国撤出的资金和产业,从而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对中国的战略超越。这是目前中印关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本质内容!美国早就有这么一个四角战略,即美日澳印进行产业链重组,美国在产业链顶端,制定技术规则,日本在中高端出设计方案,澳大利亚提供能源矿产,印度组织生产。特朗普于今年2月首访印度时签署的价值超过30亿美元的军售协议以及被称为“印太战略”支柱的“美日印澳”四边机制,为所谓“伙伴关系”注解。今年6月,印度宣布对进入该国市场的企业提供总额达66亿美元的奖励;而早在4月,印度政府就被曝出联系了超过家美国公司,并通过官方渠道寻求吸引这些企业把海外分支迁往印度。不仅如此,印度政府还于今年5月在全印范围内划拨出约46.1万公顷(约万亩)土地,以吸引并安置从中国转出的外国企业。与此同时,即自6月15日的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发生后,印度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极端的所谓“报复”举措,包括封禁中国的应用程序、限制中国投资、限制中国商品进口等等,并在涉台、涉港、南海等问题上采取各种小动作或者暗示将进行政策调整。据日本《富士产经商报》7月24日报道,谷歌、亚马逊、脸书等美国科技公司已陆续宣布对印度最大的通信公司"吉奥平台"数字服务公司出资;其中,谷歌计划在今后的5至7年内投资亿美元,支援印度经济数字化,同时还将与吉奥平台联合开发面向印度市场的低价智能手机,迎战中国手机厂商。另外,亚马逊公司也宣布将在印度投资10亿美元,以支持当地中小企业参与线上销售平台,还提出将到年在全球销售价值亿美元的印度产品。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