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今年新能源车的几张新面孔,到底有多魔

邦叔

最近一则消息引起了邦叔的注意,据专业媒体盘点,在年全年,国内共有70余个新能源整车项目上马,理论上预期投入资金达到了亿元。为什么要加“理论”二字?因为PPT造车这种事情这两年有点多,所以是否真的能投入亿元其实还是未知数。

而近日也有另外一则消息,宝马宣布投入2.4亿美元给它自己的电池研究中心,为新一代电动汽车开发新的电池电控技术。这项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研发电池原型,以后让宝马的供应商可以按图生产,按照其规格生产电池。它的电池研究中心目前有人的团队。

所以,你看,电动车最重要的技术无非是电池、电控、电机,电池又占了电动车40%的成本。而研究电池,其实只需要一个几百人的团队,投个一二十亿就够了。那为什么国内会有高达亿的投入规模呢?而且其中大部分是闻所未闻的新面孔,让我们来看看其中一些有意思的角色,其中有些颇具魔幻色彩。

▼▼▼

重庆计划投入新能源的三家企业分别是北汽新能源、北汽银翔、金康新能源。规划产能45万台,总投入85亿元。这其中金康新能源今年1月才拿到独立生产新能源汽车资质的牌照,也是全国第八家。国内规划产能5万辆,投入25亿元。它是重庆小康的全资子公司,通过收购技术、实体,掌握了生产新能源车能力。目前在美国硅谷设立了子公司,并且耗资1.1亿美金收购了一家号称顶级的汽车解决方案集成供应商AMGnral公司,以保证制造工艺,要在美国生产高端电动车。8千元造弹簧起家,在国内产品还以微面为主,在美国直接就要投产高端电动车了,小说都不敢这么写。但这就是发生在这个时代的奇迹。

天津市杀入新能源的国能NEVS,很多人并不陌生,从前收购了萨博的资产,但生产了几百台就匆匆下马,也曾一度陷入破产传闻。但今年1月国能拿到了第九张牌照。寄希望于新能源车也许是国能翻身的机会。该项目是天津的重点项目,天津滨海新区也有股份。投入42亿,规模5万台。首款9-3纯电动续航里程将大于公里。总的来说国能NEVS的控制人瑞典华人蒋大龙给邦叔的感觉很像当年的仰融,重组融资不断,财技出神入化。但这么多年就是没看到量产的产品(其实仰融当年至少整出了中华)。

爱驰亿维这个名字,很多人觉得陌生。它将在江西上饶建设年产30万辆的生产基地,投资亿。首款产品将在明年北京车展亮相。它最令人瞩目的是原曾任奥迪、斯柯达、沃尔沃等品牌在华高管的付强,成为联合创始人。另外号称奥迪Quattro之父的RolandGumprt加入担任产品官。其首款产品将是一台超级跑车。目前还没有拿到牌照,不过据说钱已经烧了近百亿。此外邦叔有个小小的疑惑,搞Quattro起家的专家去搞电动车,但电动四驱不用传动轴的嘛,力的作用原理、过程都不一样,这个专业貌似不太对口。不过相信这位Quattro之父对新车的底盘调校,肯定有自己的心得。

还是在江西,浙江永源集团号称要在赣州投入60亿,一期20亿,建成后将年产20万辆新能源车。永源此前最驰名的产品大概就是那款UFO了,不过一没品牌、二没技术、三没设计,永源年仅卖出了辆整车,在乘用车市场几乎已经消失。不过这次新能源领域又准备拿几十亿的资金砸下来,看来造汽油车造不好,造新能源车倒是很有信心。毕竟,人要有梦想,万一成功了呢?

同样让人哭笑不得的还有昌河汽车,联合北汽新能源,也号称将投入亿到新能源车。目前其九江新能源工厂年中已经开工,年产5万辆,一期导入三款纯电动汽车。首款量产就是北斗星EV。且不说北斗星换个电池驱动是否就有了市场,邦叔觉得,昌河做电动车,最大的优势可能就是背靠北汽,有国内最大最成熟的纯电动车产销规模和完整产业链。但这笔投入怎么看,都像是为了拯救昌河,为了所谓的政治正确而投入。

江苏投入最大的是一家名为帝特律电动汽车公司的企业,规划年产10万辆,投资近亿。这家企业的股东有三方,分别是底特律电动(一家美国在二三十年代生产纯电车的品牌)、以及另外一家国内企业远东控股、和江苏宜兴的工业园区。首款量产电动车叫SP:01,号称与特斯拉第一代roadstr共用底盘。搭载37kwh的动力电池包,百公里加速时间为3.7秒,最高时速km/h,续航里程km。不过这款车是底特律电动在8年组装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忽悠投资者。今年合资公司爆出了融资困难、股权转移的事,年上市估计也要拖延,目前也还没拿到牌照。对于此事,只有一句话,贫穷限制了邦叔的想象力。诞生于洛克菲勒发迹的年代,很多车已经进了博物馆、总共只生产了1万多辆车的一个电动车品牌,样车出了9年都没找到接盘侠,9年后在中国要建厂了。这可真够魔幻的。

还记得那个曾被树为PPT造车反面典型的游侠汽车吗?今年要投亿元在浙江湖州建厂了!其中生产基地90亿元(固定资产占70亿,流动资金20亿),年产能20万台。另25亿是与湖旅集团合作打造的游侠智能汽车小镇。小镇将以游侠汽车智能制造、参观体验为特色,成为一个主题旅游目的地,总用地规划亩。你看,新能源汽车、特色小镇,两个项目都紧扣最热最潮的国家政策热点,先不说商业模式能否成功,这种嗅觉敏锐度,天生就是干大事的!

浙江吉奥,还记得吗?这家公司当年留给公众的回忆,除了山寨车,大概就是请宝马彩票案主角当代言人,嫖娼途中被人打劫的新闻了。此前吉奥宣布停产,彻底从乘用车市场消失,不过新能源市场,它又回来了!集团改名新吉奥,年在台州投资42亿建生产基地,年产能9万辆,主攻城市物流车。邦叔对浙江企业这种不服输的精神,还是很佩服的。祝福新吉奥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吧。而像吉奥这种传统燃油车失败了,转战新能源车的例子,国内确实不少。

写在最后:其实国内目前新能源牌照只发了不到20张,但今年上马的新能源项目有70多个(据说全国已经接近个),绝大多数投资人没拿到牌照,也在将大笔投资往里砸。原因很简单,都相信自己肯定拿得到牌照。就算拿不到牌照,把车壳子造出来亮个相,找到了投资,找一家整车厂代工也不是不可以。这种全民疯狂的景象,像极了当年国内02、03年乘用车市场刚刚起步时的场景。这中间既有新加入者的无畏和利益驱动,也有地方政府税收和就业考量的驱动、更有国内电池产业链非常成熟,造电动车门槛太低的原因。其中更有些根本就是投资机构造个噱头,忽悠他人接盘的产物。当然,中国市场这么大,需求层次很多元,新加入者不是没有机会,既可以造高高在上的超跑,也可以造区区几万元的老年代步车。总之这是一块人人有机会的肥肉。而反过来想,任何一个行业都是这样,在混乱和浪费中,优胜劣汰、建立标准和秩序,也许是国内新能源车从做大到做强,必须要走的路吧。

赞赏

长按







































哪里看白癜风的医院好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osx.com/jabj/12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