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
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
年第6期总第期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聚焦·《喜剧演员》:自然物、商品,还是艺术?消失的“艺术”——《喜剧演员》与“艺术的共谋”
李笑男
当代艺术的发展受到商品化持续而广泛的影响,将商品的概念与艺术相连具有重要的意义,艺术的商品状态成为讨论当代艺术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以卡特兰的《喜剧演员》为讨论的契机,借助马克思主义的商品化理论工具,尤其是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批判与拟像理论,结合艺术史发展的历史事实,试图阐释艺术的商品化如何运作于当代艺术的形式之中,进而探寻这种情况对于今天的艺术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当代艺术;商品化;景观社会;拟像
年底举办于迈阿密的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如期开放,多家画廊展示的无数件作品中,有一件尤其引人注目。显然,这件作品的引人注目之处并非来自于它自身的面貌,因为它仅仅是一只用胶带粘贴在墙壁上的香蕉。《喜剧演员》的作者莫瑞吉奥·卡特兰,凭借这只可以吃的香蕉,不仅实现了几十万美元的销售,并且登上了各地的新闻头条。观众几乎在第一时间就接受了这件作品。这不仅包括迅速实现销售的收藏家,也包括那些不断涌入现场进行拍照的观众,不断在网络上进行转发图片的网友,以及无数对于这件作品的图片进行“改造”进行评论的观众们。这像是一次小型的狂欢,不论对这件作品同意与否,难以计数的人